周至丹阳观

标签:
旅游文化道家竹峪 |
分类: 精美照片 |
先有丹阳观,后有周至县。丹阳观原名“洞清庵”。历史上,丹阳观屡经兴废,多次易名。元碑记载,丹阳观始建年代,远不可考。“丹阳观先师传”序载,商纣时期,西伯侯姬昌于姬谷屯兵时,入两河谷勘察地形,曾在这里朝圣,因神庙建在土石洞内,故名洞清庵。据“丁卯集”记载,隋末江苏丹阳人许浑,曾在丹阳观的南溪一带建造别墅,与其兄隐居,后来他出资扩建洞清庵,将该庵命名为“丹阳观”,一直沿续到五代末。宋代以来,观中道人又将丹阳观改名为“洞清庵”。
元代初年,咸阳道人王重阳大弟子马钰(号丹阳子)入住洞清庵,在这里建了一座“斗姥元辰楼”,为当时中国道教庙宇之最,使衰败的洞清庵渐渐振兴起来。后来,遇仙派内部一些门人主张“三教合一”、“释心见性”,将佛教道观修塔等东西引用进来,先后在此修了五层六楼的朱雀塔和玄武塔,随后盖起了朱雀庙、玄武庙和青龙、白虎塔庙。同时期,观中乾道和坤道门人,在对面栖云庵大院正中央建了一座六层“紫云塔”。至此,丹阳观东、西、南、北、中五塔鼎立、盛况空前的局面形成,声威大振,成为关中一大景色。1183年,马丹阳去世后,道界为纪念马丹阳又将洞清庵改名为“丹阳观”,并在前院山门里为他修建了一座“丹阳宫”,随后扩修了玉凤山、翠屏山、葫芦山、栖云庵、八仙洞等景点,使丹阳观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清朝时,因太后游历拾麦至此,康熙帝又勒旨重建丹阳观,并亲题了匾牌,御棍四根。清末民初,丹阳观屡遭兵焚,到解放前只留下后院、玉皇阁、三清殿、南北殿,其它30余座庙宇已荡然无存,经过解放后的拆除和文革破坏,现只留下一座玉皇阁。
千百年来,丹阳观许多栩栩如生、美妙传奇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