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碑亭

(2008-01-09 22:42:23)
标签:

旅游

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碑亭共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南排中间两座碑亭是元代至元五年和元大德六年建的;次外两座为金代明昌六年所建,其它均为清代建筑。按孔庙的建筑发展,清代碑亭应建在大中门前,但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将碑拥挤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因此有人说这种建筑结构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见于《阿房宫赋》,至于其建筑结构是什么样子,已无法确知。
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应数位于大成门前东侧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这幢碑碑身重35吨。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济宁到曲阜90华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寒冷,地上泼水结冰,碑从冰上滑行,文献上讲每天走卧牛之地,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

 

http://static.ytrip.com/upload/Guide/Review///200811130227114062.jpg

 

        此院的东南、西南部,各有一片丛林似的碑碣。北墙朱栏内还镶着大量刻石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谒庙、祭庙后所刻。如从书法艺术上来看,真草隶篆,各有千秋。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了元末红巾军、明代中期刘六、刘七、明末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农民革命历史难得的珍贵史料。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奎文阁
后一篇:斋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