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记
(2024-07-03 18:54:38)
标签:
文化情感 |
分类: 岁月随想(我的散文) |
茅屋记
文/关恩亮
天地之大,何以容身?一屋一室可御寒暑、避风雨。困乏之时,能于榻上安眠、悠然梦境;饥渴之时,爨下能生热火,釜中汤沸,有粗饭聊以充饥,存身保命,岂不幸哉!何必明堂华屋、玉食锦衣乎?人言知足为乐,诚可信也!
我有茅屋,距城东八里,小村寂寂。今已破败不堪,然一室颓然兀立,餐风沐雨,几经寒暑,犹未倒塌。余想其或有卓然风骨,虽壁破窗残,终不肯俯首委地,俱化尘沙。余每观之,怆然间又有英气来慰吾心。
茅屋前后有园。后园有高树,余曾勤学树下,风来而木叶翻飞,阵阵作响,与吾之读书声相和,猝然有奋发之意。惜之,今树已见伐,惟余矮桩,其欣欣之貌,不复见矣。前园可种菜蔬,每至春来,吾回村耕耘、种瓜种豆;及至秋日,得豆得瓜,虽有稼穑之辛,亦有田园之乐。
想吾于茅屋中所度岁月,凡二十五载,可谓生于斯长于斯也。吾今年四十有五,茅屋已弃之不用二十年矣。然少时情景多历历在目,恍惚如昨。常忆有燕子筑巢于梁间檐下,飞去飞来,怡然成趣。又兄长书“灯下苦读”四字于壁上,但期“寒门能出贵子、白屋可出公卿”。而今,余既非公卿又非贵子。每思及此,常黯然有愧色。
余寄情于此屋,一日不能忘也,每每有归园之意,然身为俗物所累,至今未能如愿。盖人生幻海浮沉,随波而逝;身归何处,不可断言。余吟东坡句:“吾心安处即是吾乡”遂觉如心中有此茅屋,便似一日未离,何必将身去焉。如心中无此茅屋,虽时时身在舍下,亦何啻天壤。以此思之,则吾之憾可涣然冰释也!
前一篇:双城堡文学季刊终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