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泸沽湖摩梭人摩梭族火塘阿夏摄影杂谈 |
分类: 美丽的泸沽湖 |
她多次约我到大理鸡足山及泸沽湖玩,对于我来说,鸡足山太遥远。泸沽湖更遥远,但大理的日、海、云、雪吸引着我、泸沽湖的摩梭人吸引着我,神秘呵!《
“泸沽湖”在摩梭语里“泸”是山沟,“沽”是里,所以泸沽湖连起来就是山沟里的湖。泸沽湖的深度在云南排在第二位。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湖呀!蓝天白云下一片清澈透明的湖水,根据资料记载,泸沽湖是我国少有的几个清澈的湖之一,能见度为水下10米,岸边长着大片的水草,湖底的石头、植物和游动的鱼,都清晰可见。我们划着象独木舟似的小木船,在湖上滑行,真象在梦境中一样。捧起湖水大口的喝着,感觉象矿泉水一样。空气好凉爽,象在空调中一样。湖中长着很多美丽的植物。……
泸沽湖四周崇山峻岭,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积雪期。森林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泸沽湖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湖”。也被人们誉为“蓬莱仙境”。
这里有自由生活的动物,婉转歌唱的鸟儿.静静放牧的摩梭人.多么纯粹的生活!这里有着你能够想像到的一切,更有着出乎你想像之外的一切,仿佛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引力指引你前往到此。除了笑,除了感叹,实在找不到任何言语来表达,那是一种不能诉说的美!走进泸沾湖,也就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被海水般湛蓝的湖水包围着,试着敞开自己的情怀,是你梦中的香格里拉。
我终于走进了摩梭人那神秘的木楼,走进了摩梭人的生活中。那是一幢幢用原木搭建而成的木楼,就是一个四合院,房屋四周修有围栏,屋前屋后栽有很多果树。四合院很大,它是由摩梭人的家庭结构决定的,因属于母系大家庭,一个家庭少则十余人,多则二、三十人,房子小了是不行的。这种家庭结构,是由摩梭人的婚姻制度造成的。长久已来,摩梭人实行的是一种被称为“阿夏”或“阿注”的婚姻,“阿夏”是“女情人”,“阿注”是“男情人”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情人婚姻”,这种婚姻就是男不娶,女不嫁,女孩子十六岁就可以找情人,家里就会单独开一间木屋给她,男方只是晚上到女方家去过夜,第二天,天一亮就回自己的家去了,因此也叫“走婚”。这种婚姻制度男女之间没有财产上的纠葛,有了孩子归女方抚养,男方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又没有法定婚姻形式的约束,《当地叫不扯结婚证》和与不和在一起,完全取决与双方的感情,因此很少发生矛盾纠纷,犯罪率等于零。这种婚姻,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改造运动,居然没有被改造过来,摩梭人还是固守着他们的文化习俗。近年来,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不少社会学家的注意,甚至有人提出来,这种婚姻是否是未来社会先进的婚姻形式。
在摩梭人的家庭里,女性是确立了绝对权威的地位的,在正屋内的正中有一个火塘,火塘右方有一个大木柜,柜子上面就是外祖母睡觉的地方,那是家庭主人的位置。火塘边铺着木地板,左为客位,右为主位。紧挨火塘下方,有两根柱子,叫男女拄,又称为兄妹拄。
现泸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
身临其境,水天一色,水平如境,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漂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每逢晴天,蓝天白云,倒映湖中,水天一色,景象奇丽。它犹如一块明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碧波荡漾,风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这里古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光水色与浓郁的传奇风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因泸沽湖的奇特无比而留下了许多佳诗佳句。明代诗人胡墩赋诗赞泸沽湖云:“泸湖秋水间,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倒涵天一游,横锁树千里。应识仙源近,乘槎访赤松。”清代川南诗人曹永贤,盛赞泸沽湖如蓬莱仙境,并赋诗云:“祖龙求神仙,三山渺何处。不知汉武皇,开凿南来路。灵鳌鼎足蹲,飘渺凝飞渡。莫载欲人俱,恐为风引去。”本世纪初,美国探险队队长洛克先生也发出由衷的赞叹:“英吉利之甘巴兰湖也没有这样的美丽……笼罩在这里的是安静平和的奇妙,小岛像船只一样浮在平静的湖上,一切静穆的,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月亮升起来了,篝火烧起来了,抬头望,满天星斗;放眼看,满湖银光。这时,约三十名摩梭姑娘和小伙子来到熊熊燃烧的篝火堆旁,他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据说摩梭人系蒙古族的后裔,故摩梭男子的身上至今仍闪现出北方游牧民族那种粗犷豪迈的尚武精神。他们头戴羊毛毡做成的宽边礼帽,冬天可挡风雪,夏天可遮烈日,上身着大襟镶边的花丝绸上衣,腰部扎的是彩色丝质腰带,裤子与汉族的无什么差别,脚上穿的是现在都市流行的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