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洞口县石江镇江潭村,居黄泥江东岸月形山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潭王氏系三槐王氏后裔。三槐王氏以太原王氏为其郡望,第六世王明远,北宋元丰八年(1085)由江西豫章迁潭州(今长沙),又迁武冈十栗山,后卜居邵州上梅金凤山下至寿终,为楚南上梅王氏始迁祖。其裔孙性还、复清、复深、万贵、巽权、英爵于明宣德、正统年间定居三阳、岐石、栗山、岩山、江潭、三元塘等地。今多分布在洞口毓兰、秀峰、江潭等乡镇。传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庄王朱楩游此,曾题赠该族“湖南第一望”匾和“远轴参差摩诘画;清流映带右军书”联。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又称王元帅宫,以纪念先祖王以权。清同治《武冈州志》载:“王以权,明洪武时任沔阳游击,提三尺剑,削平祸乱,有古良将风。嘉靖间,贵州千总日曝随程将军征黔蛮,弗克。梦神语,曰军中日曝乃吾孙也,用之可克敌。乃如其言。临阵日,众咸见二白骡绕营助战,凯旋奏捷。世宗嘉其异,敕封元帅,世享血食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加修祖先堂。三十年(1850)增建厢房、戏楼等。1988年牌楼与戏楼俱焚。1991年修复。2000、2008、2010年维修。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2226.1平方米,建筑面积2230平方米。三路三进,由门厅(戏楼)、中堂、祖先堂和两侧厢房、厨房、储藏室等组成,依地势作五级抬高,意蕴步步高升,兴旺发达。砖木结构,封火山墙,小青瓦屋面。门厅为木结构,面阔三间,前出廊,八字形廊柱,重檐歇山顶,檐下施卷棚,两侧各连一座六角攒尖顶方亭。大门上方悬“太原郡”华带牌,横匾阴刻行楷“王氏宗祠”;亭内分挂“三槐世第”、“湖南第一望”匾额,黑底金字。门厅与左右厢房山墙间又各开一门一窗,均饰砖砌四柱三楼牌坊式门罩。左、右券门门额分题“三槐堂”、“荆楚地”;窗棂分别为寿字格、喜字格。门前临水处砖砌照壁上绘罗马数字圆钟。明间戏楼通高15.8米,双重飞檐,六角攒尖顶,瓷宝瓶收刹,顶檐下壁龛内置福、禄、寿三星彩塑,前檐柱额枋彩塑骑鹤仙人(太白金星)和八仙;两侧以走马楼与硬山顶厢房相连。中堂又名王元帅殿,内存明代遗构[1],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前出廊,廊前设复廓。复廓悬“王元帅宫”匾,柱联:“元戎统劲旅叱咤风云安社稷以冠明代英雄;帅纛飘盛世光昭日月耀人寰权泽王族子孙。[2]”明间正中神龛供奉王元帅塑像,上悬“慎守毋替”匾,龛前分立王元帅部下李平、胡太两位将军塑像,前金柱联:“太原世第忠孝传代祀宗永享;寻根溯源认祖承袭英威平著。”堂后以十五级青石阶梯入后堂。祖先堂阔五间,硬山顶,前出廊,两侧有钟楼、鼓楼[3]。明间神台供奉历代列祖列宗神主牌位,木构牌楼式神龛浮雕、镂雕“双龙抢宝”、“百鸟朝凤”、“八仙过海”、“狮象麒麟”等图案,描红镀金,美轮美奂。祠内门框、角柱、柱础、抬梁、驼峰等石木构件雕饰龙凤、花鸟、虫鱼、瑞兽、人物等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栩栩如生,体现了民间雕饰工艺的较高水平。
[1]该栋建筑一般称“系明代遗构”,我觉得应只是“内存明代遗构”,请有心人指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