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浮生若梦。曾厝垵听歌仔戏。

标签:
曾厝垵歌仔戏佳福源芗剧跳加官 |
分类: 走走停停 |
实在抱歉,最近忙得狗血,这个游记,实在耽搁得自己都脸红了。
资料上说:清代设水师驻守于此,辛亥革命后国民党的“海军航空处”和飞机场也在这里。
网友给的攻略上又说:是个漂亮的小渔村,住宿海鲜都便宜,曾经一些艺术青年的聚居地。
而我们起意去这里,纯粹是冲着圣妈宫大戏去的。海边,夜晚,乡土,露天戏台,歌仔戏,这几个关键词就已经太足够。
晚上看戏的观众席。
一元车票,在厦大白城门口跳上公车,人少有座,还借机狠狠看了几眼传说中厦门最漂亮的一段海边风景。
车外35C的九月末,一些情侣在挥汗骑车。
假期的末尾,人开始闲散,不想背相机也懒得拍,只在曾厝垵慢慢踱步。
其实不过是个小镇子,密密麻麻的房子,村民民居中间,间或出现一个红茶馆咖啡或者背包客栈,有点措手不及,店堂泰半是开得仓皇而简陋的(是的,不仅仅是“简单”),一个两个马尾或胡须男以一幅“来客与否与我无干”的架势自顾自的听着黑胶,生意自然是不免令旁人为其担忧的,但想来必然也满足了不少任性的文艺青年们关于自由、浪漫、写意生活的幻想吧---虽然这种幻想对于大多数参与者而言是那么冲动和最后复归沉默的结局。
当然,曾厝垵有梦旅人,曾经行走过窦唯颜俊野孩子老狼和带着一颗理想的心两手空空的追梦人,那些混乱的滚烫的日子,在这里淡淡的海风中,慢慢远去----只要一个地方开始为众人知,几乎就是变味的开始。
认真无奈。
莞尔的春联。
遗风。
祠堂屋檐下的妈祖。
路口的风景。
曾家祠堂也被开发成了CAFE~~无语
跨界混搭。
明明知道佳福源比阿川和曾记篮球场大排档贵,但是独爱它高台中央那颗370年历史的老榕树,对着海,一口油蛤一口鱿鱼再来一截烧卤蛇段,隔壁的几个大叔大妈在同学会,对面小情侣在闹架,榕树下凉风席席,十分惬意。
因圣妈宫生日,要连唱三个月的大戏。我们赶上了回乡侨商所捐的一场芗剧《狸猫换太子》,小时侯看了无数场,从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偏生永远看到3/4处就困顿了眼在外公身边睡去----所以,一直不晓得结局----结果,简直有如魔咒,我居然又在同一个地方:真相快揭之际又困了----于是,又一次,无果而归。超汗~
虽然场地简单,但化妆和唱作丝毫没有马虎。四个小时连唱,十分辛苦。
跳加官、演员祭祀礼,这些古老的风俗活脱在眼前。
村长致辞。
中午起身洗漱的演员们
演出前化妆中~
曾经在你们中间。
常常将我们带回当下的简单舞台
一个表情呆滞,妆容服装都不搭界,舞台上魂游的跑龙套的学徒。
圣妈宫的招牌跟晚上实际的演出剧目不相同。
那一场既清淡又浓艳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