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哭泣的赵州城墙

(2008-10-22 12:05:20)
标签:

赵州志

城墙

十景

南门

北城

分类: 赵州轶事

《乡愁文稿》

 

哭泣的赵州城墙 

 

哭泣的赵州城墙

 

 

2006年10月,我陪同长春市园林局领导一行18人到赵县参观。他们对于一个小县城能有“赵州桥”、“柏林寺”、“陀罗尼经幢”等知名文物景点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话席之间,我给客人们介绍了“赵州十景”的历史脉络和往日辉煌。但是,“赵州十景”除古桥仙迹、勒经石塔、东寺钟声外,今日已大不存焉。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这十景里边,有五处(平棘束青、川环翠、北沼荷香、西郊水利、南畦稻熟)都和赵州古城墙及护城河相关。

明朝御史蔡爱《怀古诗》为例:

野水寒烟积,

霜林西照斜。

崇楼倚空碧,

岳树接龙沙。

这里所描绘的秋水、霜叶、夕阳、庙宇、蓝天白云、林树葱葱的晚霞美景简直令人陶醉。但诗人此时此刻决不是登平棘山而舒怀,他是站在高高的赵州城墙上,远眺平棘山晚景感慨而作。

哭泣的赵州城墙

 

话题不觉得就转移到赵县的护城河和古城墙上。当我告诉客人,赵州城汉代开建,唐宋扩展,至明代就形成现在的规模。周城夯土而成,因素年绿草青苔满布,民间有“铜赵州”之称。

赵州城墙自修筑至今,在防兵患、匪乱,隔阻洪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朝历代一直在加固整修。近代1935年、1942年当时的知县还带领乡民添砖培土,到1949年城墙旧基还保护完好。

1963年赵县发生特大洪水,西门塌陷,城墙外一片汪洋,解放军抢险救生艇撞在赵州桥栏杆上,有六名战士英勇牺牲。可见当时洪水有多么厉害。住在县城里的党政军民,万众一心,打桩抢险囤土加固城墙,把滔滔洪水挡在了城墙外面,保护了一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968年,我当兵离开赵县时城墙还完好如初,护城河内水面结冰,还有人在冰上凿洞抓鱼。七十年代后期,城内机关增多,人口膨胀。开始有城中村民拆墙挖砖取土,1986,东城墙和南城墙东段已经荡然无存。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在全国各地都在竞相恢复文革当中被毁坏的文物古迹之时,赵县竟加快了拆毁城墙的步伐。当时的决策者们真是有眼无珠,为了解决县直机关干部的宅基地,开创刨古城墙卖土腾地的先河,千年古城毁于一旦,如今只剩下城西南角不足百米的残垣在呻吟喘息。

如今,这里圈起来,修建了古城墙遗址公园。那墙土上勾机挖土的痕迹历历在目。它好像在向人们控诉那些野蛮之徒的无知、无情、无法、无耻。

 

哭泣的赵州城墙

 

哭泣的赵州城墙

 

哭泣的赵州城墙

 

哭泣的赵州城墙

 

但是,一切都晚了,古迹是不可恢复的。那些毁掉赵州古城墙的人们将会被永远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世代被后人诅咒、羞斥。

据清光绪《赵州志》记载:州城,土筑建置莫考。基博二丈五尺,垣崇三丈二尺,周环十三里有奇,炮台六十有二,女墙崇五尺,加堞二千八百八十有一。东南西北门凡四,曰升华、曰临澄波、拱辰,重关双阖。

护城河濠阔十丈,深十尺,绕城四周,匝水汪洋。闻旧时,遍种红莲,垂柳翳之,夏日荷香拂拂,游鳞喋喋,胜概也。后,清水河来源既竭,濠亦犁为平田。同治四年再疏浚。宽三丈,深一丈三尺半。

赵州志的记载,可看出当年赵州城墙,护城河的雄伟盛景,从我记事开始,城墙还相当完整,四门瓮城还在,内有卖烧饼、钉马掌摊贩小屋。护城河内水溢平岸,河中有鱼、有船、有菱、有荷。

当时,村里人说去县城都俗称“去城里”,为什么说去城里,是因为县城有城墙。赵州城墙不是规则的四方形。它在西北方向缺一角,使整个城廓呈靴子状,东西南北四城门也不对称,全城没有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街。

当时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赵州城,两头尖,缺少南关和北关,北门以外琉璃井,南门紧靠平顶山(平棘山)

赵县的西门在西城墙正中,城门北侧往东回缩,形成一个弯曲的缺空,西门进去是西街,在关帝庙前与南街丁字相交,西街一直延伸到高大雄伟的当铺门前,斜折向北,过斜北街直达北城门(北城门在县城东北角)。北城门外是东晏头村,村南有八角琉璃井(现已移到赵州桥公园内)。南门外东侧是平棘山,有山有树有庙宇,如今已荡然无存,南门外直达赵州桥。进东门经柏林寺,石塔再往东就是一片洼地,种稻田,养荷花。

赵县城共有八个村子,城内分别叫: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县前、石塔,城外叫东关、西关。

如今,四门两关已不太明显,环城马路沿着老城墙,把他们压在了历史下面。

 

哭泣的赵州城墙

 

哭泣的赵州城墙

 

哭泣的赵州城墙

 

哭泣的赵州城墙

 

过去,赵县、元氏、获鹿、井陉,赵州铜城、元氏石头城,获鹿临河建,井陉靠山行,一城一面,各不相异。现在,一样的马路一样的楼,千孔一面,驱车千里,走五州过六县,你都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如果我们都这样搞城建,那可就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