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图形宝宝回家》教学活动反思

(2007-11-28 18:34:49)
标签:

校园生活

 

              《送图形宝宝回家》教学活动反思

                         

     本周我在园内组织了一次《送图形宝宝回家》数学示范活动,活动共有三个环节。环节一,教师变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引导幼儿感知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为下一个环节——分类做准备;环节二,集体操作“送图形宝宝回家”,既教师引导幼儿对图形分别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并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环节三,幼儿分组操作“送图形宝宝回家”。整个活动中,孩子在老师趣味性的游戏语言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但仔细推敲每个细节,活动中还是存有遗憾和不足的。在集体活动这个环节,我为了让幼儿能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让幼儿感受标记的作用。而不直接出示标记,耽误了一点时间,在操作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在玩弄标记。而并没有按要求去进行操作,我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那几个孩子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呢?是我不该用那种活动的标记吗?当时有的教师提出可能是因为孩子对那种能活动的标记感兴趣,而忘了活动的要求了。我也觉得没有更好的解释,后来我仔细地回想每个环节,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原来是在发操作材料的时候,先发分类盒,后发图形宝宝了,在发放材料的顺序上颠倒了。我应该先把每人一盘的图形宝宝发下去,让幼儿仔细观察,盘子里的图形宝宝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对每个图形宝宝说一句表示欢迎的话,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等待而转移了注意力。

     反思:

       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即使是发放材料的先后顺序问题都会对活动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应该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改动生成活动环节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应该专注于“如何做”,还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每一阶段都对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2007-10-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