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之计篇

(2007-07-09 22:36:11)
标签:

原创/幽默杂谈

泽丹卓玛

分类: 幽默杂谈

孙子兵法之计篇

 

题记:

孙子兵法一书,在古代的千字文中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肇始以来,巍巍5000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的确如此。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文人雅士,感叹读它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时间怎能掩去其魅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的领域,也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根本之道,因而是不可不深入加以考察的。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所以军事家们首先必须从五件事来进行比较和谋算,以求得对敌我双方真实情况的了解: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道,是指能使人民与君王同心同德的政治方针和政策,它能促使人民甘愿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害怕任何危难。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所谓天,是指用兵时所处的时节和气候是晴天还是雨天,是气候寒冷还是气候炎热,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所谓地,是指用兵时距离敌人是远还是近,所处的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是宽阔地带还是狭窄地带,是处于死地还是处于生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所谓将,是指统帅军队的将领是否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部下、勇敢果断、治军严明的素质和能力。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编制法令法规,对各级指挥官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后勤军需管理制度。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以上五方面,作为军事将领都要有所了解,那些能深入了解这些情况的将领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不能深入了解这些情况的将领将会失败。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所以要认真对这五方面进行比较讨论才能求得对其实情的深入了解(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要了解敌我双方哪方的君王的民心政治清明?哪一方的将领有才能?哪一方占据天时地利?哪一方的军队编制合理法令法规可行度高?哪一方的军队体质强健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的军队赏罚严明?我从这五个方面加以比较就能知道谁胜谁负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如果将领听从我的上述计谋,用它去指导战争必定胜利,我会留下来帮助他;如果将领不听从我的计谋,用其它方法作战必败,我就会离去。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将领经过权衡利害听从我的计谋,将会形成有利的客观形势,有助于实现军事目的的外部条件;有利的客观形势,是从有利的原则出发采取举措而达到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何用兵,是一种诡诈之道需要欺骗敌人,自己本来力量很强却要向敌人伪装出似乎没有力量(瞒天过海。然后。暗渡陈仓吧),本来准备用兵却要向敌人伪装不敢用兵(纯无中生有),本来已经离敌人很近却要伪装成很远的样子(呵。可引申为欲擒故纵。恩。很多情形下效果显著。),本来距离敌人很远却要伪装成已经靠近敌人了(这样才可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呗);用小的利益去诱惑敌人,趁敌方混乱时进攻(典型的趁火打劫),对实力雄厚的敌人要做充分的作战准备,对战斗力超强的敌人要暂时回避他们的锋芒(先暗渡陈仓再伺机行动哦),对容易冲动的敌军将领要想办法挑逗他激怒他(呵。最好让他丧失理智才好),对那些自以为是轻视我军的将领要让他更加骄傲得飘飘然而丧失对我军的警惕(我看用一美人计行),对于充分休整精力充沛的敌军要设法搞得他们精疲力尽(然后我们以逸待劳呗),对内部团结的敌人要想方设法离间他们分裂他们(先用反间计而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可怕且有点可耻!),要在敌军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攻击他们(混水摸鱼),使进攻出乎敌军的意料之外。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些都是用兵取胜之道,是无法事先传授的(要看自己的IQ如何且随机应变能力啦)。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未开战之前君王及将领在庙堂之上进行策划谋算多的那方,获取战争胜利的机会就越大;就谋算而言谋算得少的那方,取得胜利的机会也会很小。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谋算得多的那方会战胜谋算得少的那方,更何况是那些根本不进行策划谋算的了。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我从战前双方的谋算比较来看,便可预知谁胜谁负的啦。

 

查询古今战例。参读春秋时期的越国灭吴国之战。便可体会到此篇文章的诸多真理。与绝对。‘相当’实用的战略战术。因文章过长。还是自己翻书查阅得了。在此。无需本姑娘过多啰嗦。况且。想必。还有N多的实战例子可以辅助学习哈。

 

呵。嘿。哈。我国历史实在长也!

 

『泽丹原创。谢绝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