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说氨毒

(2012-12-31 18:36:34)
标签:

分子细胞

黄帝内经

健康

文化

现代版

分类: 中医学

    权威说了,中医不可能与现代科学沟通,必须实验,只有实验才能沟通。截至目前权威们还没有把脾主运化与物质代谢沟通,把水谷精微与葡萄糖沟通,中医学望着血糖之升降、血压之高低等等人体问题,无理可讲,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抓耳挠腮束手无策。总之,沟通只是水中月镜里花,等下辈子吧。

    咱家民间中医,上世纪末才出山的“黄帝医学学派”,专做中医与现代的沟通工作,与权威们的“用西医来化中医”恰恰相反,咱家是钱学森所说的“用中医来化西医”,立场观点方法截然相反。官家走他阳光道,咱家自走独木桥。尊黄帝为神人,奉内经化金针;胸有内经,火眼金睛,金针在手,拨云见日。

    中医称物质代谢为脾主运化。称营养物质为水谷精微。营养物质有两个状态或生命态,一个是津态,一个是精态;二者是一个小天地,存在着相互升降的变化关系。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属于津,糖元、脂肪、蛋白质属于精;津属于肺,精属于肾;肺藏津,肾藏精;津走而不守,精守而不走;津化气,精成形;津降生精,精升为津;肺主降,肝主升。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津态,处于不稳定的“走而不守”的化气状态,可以释放出氨(NH3)。NH3也是肺津,可以继续气化。

    氨的来源,一是内源性,指氨基酸水解(腐熟)产生的氨。二是外源性,主要指肠道内细菌对肠含氮内容物腐熟后产生大量NH3,扩散进入肠壁再经门静脉入肝脏。

    氨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咱家研究认为,凡在运化中消耗元气ATP者,谓之升,属于肝脾主升。鸟氨酸循环由许多酶形成的生产程序组成,生成1克分子尿素需消耗3克分子ATP。鸟氨酸循环的程序链谓之脾运化,酶的腐熟则属于胃主受纳腐熟。《黄帝内经》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脾胃在时空性方面不分家。鸟氨酸循环以生成尿素为目的,这是氨的无害化处理,凡无害化处理属于肺的肃降功能。

    何廉臣说:“盖湿热一症,肃清肺胃,如溽暑炎蒸,凉风骤起,顷刻湿收热退,如登清凉界中矣”。一年四季,实为热冷两季,春夏者阳,秋冬者阴;肝主阳,肺主阴。人体内分为两季,肝升肺降,肝春肺秋。凡防御、清洁、排出、环保、治安、门卫、肃清,属于肺主表主降主肃降肃清肃杀。如尿脏之排尿排毒排湿排火;运脏(肝脏,运化脏)之肃清毒物,免疫监视,脾脏肃清衰老残缺细胞,大便排泄毒物,白细胞锄奸擒凶。此皆萧萧凉凉之秋冬肃杀之气。当此湿热蒙蔽之际,肺胃肃杀,凉风骤起,暑湿尽消。

    氨属湿邪,湿积湿堵则生热。人体运化是流水生产线,多是环状线路,如城市之二环三环,多条环状线路纵横交叉为网络,此环与彼环往往有衔接点,从而互通有无。一个点一条线“堵车”,则会绕侧支运化,势必“人累汗出”而化热矣。氨邪之害在于入脑,化为湿热蒙蔽心神。因此,其彻底解决之策一是尿脏排出,二是运脏(肝脏)化为尿素。此皆肺胃肃降肃清。

    一个容器,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系统。它的受纳与保护功能(住人放物体)属于胃主受纳腐熟,这个腐熟一词,在烤箱最贴切。内容物在容器内由甲变成了乙,属于脾主运化,如在大缸酿酒酿醋。这个容器如同细胞,是人体的结构物质,如同零部件是机器的结构物质,中医称为肾精,精有成形作用。这个容器能够处理废品,如同碎纸机,环卫清洁汽车,属于清洁卫生系统,称为肺气肃降。因此,咱家称,中医之藏象就是系统,但各种系统不是君主给臣属的封地一样的条条块块,而是在功能上的重叠镶嵌构象。在西医学看来只是一个物体、一件事,在中医学看来就属于不同的藏象巨系统。

     人体有一个氨基酸,称为谷氨酸,它能受纳(结合)氨,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还可以把氨释放出来,又变成谷氨酸;前者谓之降,后者谓之升;降则血氨降,升则血氨升。此过程只是氨的临时性处理,或一过性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氨高的问题。中医有心不受邪之说,大脑乃人体中枢要地,受特别保护,血脑屏障是人体血液与大脑之间的一道防线,将大部有害毒物隔离屏蔽,使“心不受邪”。但氨邪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为了保护心神,谷氨酸之暂时藏氨,不失为可行之策。当然,最终要通过运脏和尿脏的肃清。

    《黄帝内经》说“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是黄帝们提出的方位学,认为包括人体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有方位有层次,从而出现“高下、上下、动静、阴阳”的“相错”情况,就会发生它们之间的升降运动,结果就会发生本来对立的物质向对立面转化的变化,即“而变由生也”,“而变作矣”。人体内有许许多多的“小天地”,两个阴阳属性截然相反的物质因为升降而变成对方。

滑轮之两端一升一降,同时发生,此降意味着彼升,谓之“升降相因”。谷氨酸与谷氨酰胺之间发生升降,谷氨酸受纳氨生成谷氨酰胺谓之肺气肃降,但这个过程消耗ATP,又是肝脾之升。即在肝脾上升之气供能的协助下,肺气得以肃降。其时空性是升降同时进行的,即“升降相因”。

    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这是肺气肃降。这个过程与另一个三羧酸循环过程相衔接,也是同时进行。黄帝们指出,所谓脾主运化分为脾运化阶段与肺运化阶段(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运化阶段是有氧的高级运化,即三羧酸循环与电子传递系统,这是水谷精微的有氧运化或氧化阶段。此阶段肺胃腐熟之热极重,属于阳明。换言之,肺胃肃降之气使两个循环同时进行,生成了尿素与元气ATP。

    尿脏(肾脏)之尿小管(肾小管)能分泌氨,与管中的H﹢结合生成NH4﹢,再与氯离子等阴离子结合成铵盐从尿中排出。血氨之NH3型,能够进入大脑,而血氨之NH4﹢型不能进入大脑。故NH3型增多时,就变成NH4﹢型,是对大脑的保护性措施。体内的氢离子(H﹢)是阴湿(酸性)之物,与阳燥之物维持阴阳平衡(酸碱平衡)。血氨也是阴湿之性,是维持湿燥平衡(酸碱平衡)的一分子。人体不断产生血氨,血氨源源而来,因此,必须不断除氨。尿脏排氨则肺气肃降而利水利湿。肝脏除氨则健脾化湿,也是肺气肃降。

    NH3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心脑(大脑),则可湿邪犯心,但通过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而降氨,氨的湿毒之性得以抑制。但消耗大量的肺元气ATP。谷氨酸性阳燥而兴奋,谷氨酰胺性阴湿而抑制。在正常人体,这些偏阳偏阴的肺津都是“一物降一物”,都有制约之策、化解之道,不会发生疾病。

    如果脾胃运化功能低下,或肺胃肃降不及,就会发生痰湿病邪。张聿青说:“人身之津液,流布者即为清津,凝滞者则为痰湿”。肺津三变(变性变形变态)则为痰,肺津壅堵不化则为湿。脑内氨浓度升高时,引起一连串的津液运化失常,产生痰湿之邪。痰湿阻气,干扰升降,过升则阳亢,不降则火扰心脑,形成痰湿热邪,于是可以发生氨中毒之脑昏迷。

    脑内氨浓度升高时,痰湿阻气,致脾主运化失职,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生成ATP减少,肺所主的元气大虚。引起谷氨酸、丙酮酸、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γ-酮戊二酸和乙酰胆碱等肺津物质的失衡,出现阴阳偏胜,导致脑昏迷。

    《黄帝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咱家有专文论述,认为这是黄帝们提出的人体信息传导。信息到达目的地后,引起接收者的决断。如肾上腺素传导信息到细胞膜,被细胞接收后,细胞作出了决断:糖元分解为血糖。肾上腺素只是传导升糖信息,并没有升糖或降糖,谓之“中正”,至于发生 真正升糖,是细胞自己的决断出焉。如同传令兵传导长官要处罚某人的命令,这并不是传令兵自己的意见,也还没有发生处罚,谓之“中正之官”。至于某人被处罚那是接收者执行命令的结果,即“决断出焉”。

    脑细胞内有大量的肺津氨基酸和多肽类,不同的肺津携带不同功能的元气或信息,执行不同的任务,咱家称为传神之津,属于胆。传神顺利谓之胆府通降。而胆属于六府之一,胃府是六府之总司或总代理,胆属于胃,传递信息顺利是肺胆胃通降,传递阻滞是肺胆胃通降失司。此类传神之津在心脑之主神明功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心脑之清醒与昏迷直接有关。

    关于胆府,清代医学家张聿青有创新见解。他说:“胆府之气合胃府之气下降而命火以化”,“胆合胃主右降,惟胃有蕴聚之痰,斯胆失下行之路,于是甲木生火,火即化风”,“胆不能自降也,必胃降而胆木之气方得下行”,“欲降其胆,当降其胃,欲降其胃,当化其痰”。以上论述,是咱家从《张聿青医案》中摘录而来。

    以上所说的胆、胃,指大脑的神经精神活动。指氨基酸、肽类这些传神之津的传神功能。可以明白,中医学的藏象是藏象中有藏象。如大脑属于心藏象,但是,大脑中还有其它藏象。胆与胃藏象参与了心脑的主神明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