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大好政策环境中,中医学自我革新、脱胎换骨,古树新花,旧貌新颜,“肉眼中医时代”已经过去,“显微中医时代”已经到来,它以“人体社会科学”“人体网络学”的高端身姿,在科学界亮相登台!
它给科学界的第一个献礼是“中医说微观系列”。用雄辩的事实,展示了中医学宏观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展示了东西方医学“相亲一家人”的可行性,中医复兴,只争今朝!
胰岛素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蛋白质。人工合成胰岛素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科研成果。
《黄帝内经》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张景岳说:“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形即精也,精即形也”。
后人说肾藏精。明确指出,肾精是人体的基本结构物质,即蛋白质和细胞。张景岳说:“精化为气,谓元气由精而化也”。明确指出,肾精是生命原动力即元气的载体,肾精释放元气或原动力做功谓之精化为气。
《黄帝内经》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是讲先天遗传之精,也就是核酸之DNA。而蛋白质与细胞是后天成形之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先天之精的核酸DNA内储一个人一辈子的“生命蓝图”,在不同的年龄段释放出来,制造出不同功能与形体的蛋白质与细胞。后天之精是先天之精的表达。
胰岛素只是许许多多后天之精的一分子,主要表达对三大营养素“肾藏精”的指令。
《黄帝内经》说:“肾上连肺”。肾精分解谓之升,精升为津;肺津合成谓之降,津降生精;肾藏精,肺藏津;精静津动,精守津走,精重津轻,精下津上,精地津天,精肾津肺。
1、葡萄糖或血糖属于肺津而在天,糖元属于肾精而在地,二者是一个天地升降小循环。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津降生精”,“从天降地”进入细胞。细胞膜上有运糖体,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进入细胞。只有进入细胞,葡萄糖才能被利用。肝脏、神经系统不依赖胰岛素,葡萄糖就能进入。葡萄糖进入细胞属于降。
在肝细胞内,葡萄糖运化的关键性第一步是在葡萄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被磷酸化,变成6—磷酸葡萄糖,然后才能进一步合成糖元或分解代谢,胰岛素通过控制葡萄糖激酶的合成,促进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的磷酸化属于“降”。
在肌肉细胞,同样的过程,催化此反应的是己糖激酶,胰岛素使此酶活性升高,降糖进入细胞。
胰岛素增加糖原合成酶,促进血糖潜藏而合成糖元。
细胞内的酵解产物是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进入线粒体被氧化而释放能量。如果此步骤停滞则血糖升高。胰岛素能使丙酮酸脱氢酶脱磷酸而活化,促进糖的利用。
胰岛素抑制糖元分解。糖元分解属于升,升则糖升。糖元分解过程是:肾上腺素和高血糖素升高腺苷酸环化酶浓度,使磷酸化酶活化,引起糖元分解。胰岛素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使磷酸化酶活性降低,抑制了糖元分解。
胰岛素抑制肝细胞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故抑制肝细胞释放葡萄糖。
葡萄糖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糖异生,即从脂肪、氨基酸方面生成糖。胰岛素能抑制糖异生的一系列酶活性。
总之,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磷酸化,促进糖元合成和糖的氧化利用,抑制肝糖元向血液游离释放,抑制糖异生。可以说,胰岛素把血糖升高的种种途径都掐断了,能够有效降低血糖。
血糖在天,怎肯自降?肾在地,吸之则潜。肺肾之阴,主潜糖降糖。这和吸氧的道理一样,氧气在天,纳之则降。肺肾之阴主纳氧。纳氧也是潜氧。胰岛素属于肺肾之阴气,专司降糖。胰岛素缺乏是肺肾阴虚。
2、肾藏精,胰岛素之降糖作用属于肾藏精。促进脂肪合成即促进“津降生精”,抑制脂肪分解即抑制“精升为津”,也是肺肾之阴的降。胰岛素是抑制脂肪分解即脂解作用最重要的激素,降低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和甘油。与之相反的促进脂肪分解释放的是“左升系统”,包括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类)、甲状腺素、高血糖素、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细胞的cAMP(腺苷酸环化酶)、脂肪酶,这些都是促进脂肪分解,“精升为津”的左升之气。它们与属于“右降系统”的胰岛素维持对立统一关系。胰岛素不足,则肺肾阴虚,肝火上炎。
胰岛素增加脂蛋白酯酶活性,使脂肪细胞从血液摄取脂肪酸,降低血脂而肾藏精。
脂肪“精升为津”生成脂肪酸,脂肪酸再“津升化气”产生能量元气,同时产生一些副产品,即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酮体及时清理运化则为津,不能及时清理而堆积则为湿热痰毒之邪,有蒙蔽心神的危害作用。张聿青说:“人身之津液,流布者即为清津,凝滞者即为痰湿”。能够维持酮体产生不多的因素在于胰岛素正常,糖运化正常。如果胰岛素不足使糖运化障碍,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增加,酮体就会堆积为害。故胰岛素不足时,肺肾阴虚,右降不及,肺胃失降,痰湿热邪壅盛。
3、肾藏精,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成形。脂肪的成形作用次于蛋白质,还能供能。但脂肪氧化供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供能主要是糖,成形作用最少。在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方面,胰岛素发挥着重要的“津降生精”以及抑制“精升为津”作用。
来自《黄帝内经》及清代黄元御的《天地升降理论》(总纲),高度概括了机体的气机运行,即“左升系统”与“右降系统”。右降的主体是肺胃,源于心而达于肾。右降又分为阳降与阴降,从天向地顺降者是阳降,从天向地潜降者是阴降。如血糖血脂血氨基酸之降、氧气从气道向体内细胞之降属于阴降。胰岛素促进阴降。在细胞基质(间质)内,有一种粘附分子,此物的作用是粘附,如同“浆糊”一样把细胞粘附起来,起着相互“铆接、固定”的作用,这也是肺胃的阴降,与之相对的是细胞“离家出走”的“阳升”,粘附分子和胰岛素属于同一个阴降系统。阴降不及则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吸尘器的作用力有升和吸两个方向,其中的吸能把周围的尘土吸进来。这个吸是收与升的合力,笔者称吸为收,两个力合起来就是升收。农业上的喷灌头,也是两个力,一个是直喷,一个是向周围撒,合起来就是宣降。人体物质运动不外升降宣收四气。肺胃主宣降,肝脾主升收。宣是阳降,降是直降即阴降。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之拮抗,可以解释β受体与α受体,可以解释分子细胞之间的矛盾与平衡,是中医学拿来分子细胞的重要理论,笔者将在以后陆续讨论。
为什么对于糖、脂肪的升,有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类)、甲状腺素、高血糖素、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细胞的cAMP(腺苷酸环化酶)等一大群的促升之气,堪称“肝阳大军”,而主降者只有胰岛素孤军作战呢?因为人体是直立的,作为人指挥部的头脑位处最高,是水液与津液难以到达之处。人要适应多变的外环境,或者说要应激外环境的“突发事件”,要从静止状态立马变成狂奔状态,对能量元气会瞬间出现一个高需求,必须有一个强力的“肝阳大军”,升糖升脂,应激应变。
可能有人对“人体社会”一说不以为然,在笔者的讨论中,慢慢体会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