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巴山人
秦巴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75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复兴  只争今朝

(2012-12-25 11:04:13)
标签:

分子细胞

黄帝内经

现代版

杂谈

分类: 中医学

    中华文化科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帝们创造的中医学已经5000年历史了,我们只能告诉世界,中医能治病,但不能回答为什么能治病,它的科学性是什么,它是什么科学。当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我们这一代所有的国人,担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医学是什么科学,科学性何在的重大历史责任!

    世界上有哪一门科学能有5000年连续不断地历史?它以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躯作为“人体自然实验室”,连续进行了5000年的临床实验;有众多的先辈医学家前赴后继传承不断地进行临床研究,并且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浩瀚的科研典籍文献。因此,它作为与西方医学并驾齐驱的人类文明瑰宝,理直气壮,屹立东方!

    《黄帝内经》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明确告诉人们,人体有天地,天地分上下,上下有升降,升降出阴阳,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可以说,方位学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凡物质世界都占有空间,空间具有方位,从方位角度研究物质的学问应该称为方位学。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卫星导航、经纬度数都是方位。如果没有了方位,世间一切事物就乱套了。

    生命当然有方位,没有方位就没有人体。这是迄今为止西方科学界所不认识的领域,是人们尚未意识到的高级科学。

    《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这里的“上输”指胃肠道的吸收。从方位学的角度看,吸收是向上、向阳的运动,是“地气上为云”,中医学称为“升”。这是在人体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人体有一个表现为“升”的巨系统,称为肝脾主升。

    《黄帝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从方位学去看,人体生命物质的运动可以高度概括为升降出入四个方向,称为四气。出是由里向表为宣,入是由表向里为收,笔者称“升降宣收”。升与收同路,称为肝脾主升收。降与宣同路,称为肺胃主宣降。比如排便排尿、月经属于降,微循环灌溉组织,动脉血由里向表,发汗由里向表,这些都是一个巨系统,称为肺胃主宣降。换言之,人体有一个“升收公司”和“宣降公司”,其“董事长”分别是“肝”和“肺”。

    人们会说,上述肝肺升降都是宏观,是抽象虚玄的概念。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在物质世界,有一个谁也否定不了的定律:微观升华宏观,宏观涵盖微观,笔者称为宏微规律。那种认为宏观与微观是脱节的对立的观点,非常错误。大厦是宏观,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砖瓦等就是微观,二者是一个统一体。人体的细胞们是微观,是它们升华出了人体这个宏观,是它们的生命活动升华出了升降宣收,升华出了肝肺等巨系统。

    《黄帝内经》说:“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黄帝们认为人体存在官员与百姓两个层次。百姓是人体的基础或基本单位。这恰恰与细胞说不谋而合,百姓就是细胞,笔者称为细胞百姓。黄帝们发明创造的藏象理论,是建立在细胞百姓基础上的人体社会,所谓的心肝脾肺肾等是管理百姓细胞的官员。因此,黄帝们创造的中医学的本质,是人体社会科学。

    每一个藏象都是一个巨系统,各个巨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了人体社会互联网。可以说,中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社会互联网之普遍联系的科学,即人体网络学。这是今天以现代科学自诩的人们想也想不到的指导未来的前瞻性的高级人体自然科学!

    以“升”为例,除了胃肠道“升”水纳、葡萄糖外,肾小管的重吸收也是“升”。细胞膜上有钠泵,此泵工作时,将细胞内的钠泵出,同时,钾乘虚而进入细胞内。泵出的钠回到血脉中,成为血钠,有维持血容量作用,此种由低向高的运动或水液之流向可以归纳为升收,钠泵泵血钠属于“升收”,中医称为肝藏脾统。人体四肢、下肢的血液的回归也属于升收。组织液回归静脉系容量血管属于升收。大量流散在组织间隙的水液,不会自动流向静脉血管的,必然有一个强大的收集水液的功能系统在做这个工作。因此,升收是巨系统,其名称是肝脾主升,主升收。

    所谓“升收”,指从外向里,从下向上的运动。这是与地球引力相反方向的运动,是与水从高处向低处流的本性相反方向的运动。这个逆方向的运动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能量在中医学又归属于“肺”巨系统,中医称能量为元气,学术语言是“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元气”。这是说,肝脾之升与肺的元气发生了联系,肝脾愈升则肺气愈虚。肝脾上升之气非常重要,如同人体的重力柱、中心柱,称为中气。人体像一把大伞,这个支撑的伞杆就是中气。此气一虚,水液就会依着本性下流四散,下肢水肿,细胞水钠蓄留成为水饮,回心水液减少,容量血管充盈不足。同时,出现元气ATP缺乏症状,如气短神疲乏力等。要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治疗。

    张景岳说:“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这个具有结构功能的“精”就是蛋白质。蛋白质要分解为氨基酸,这个“分解”属于“升”,氨基酸属于津,称为精升为津。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都是精升为津。用方位学看,精在下在地在阴而为肾,津在上在天而为肺,肾藏精,肺藏津;精重浊,津轻清;精守而不走,津走而不守;肺津是元气(生命原动力)的载体,肺津做功,释放元气,谓之津升化气。

    以上这些“升”,都是分子细胞们的物质运动或客观存在,“升”是它们升华出来的宏观名词。在西医学里风牛马不相及的胃肠道吸收、组织液回归、钠泵泵钠、蛋白质分解、多肽(津)推动生命活动等问题,被中医学的藏象理论分门别类做了系统学处理,做了高度归纳,从而在讨论它们的相互联系时,左右逢源,驾轻就熟,能理论,能临床;能西医,能中医;能宏观,能微观;能古代,能现代。今天,我们全体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个伟大贡献是黄帝医学,它是未来人体生命研究的指路明灯!流传千年的中医学终于以它自身的科学性站立起来了,扬眉吐气了,复兴了!

    通过以上讨论,第一,以前凭肉眼观察形成的中医学是“肉眼中医时代”,这时的中医理论实际上并非架空的宏观,它的“大帽子”下有分子细胞,中医方药通过分子细胞起作用,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第二,人体是一个社会互联网,藏象理论是这个互联网的专业术语,中医学是研究人体互联网普遍联系的科学。这是今天的人们尚未认识尚不了解的高级人体自然科学。第三,中医学的宏观理论涵盖着微观的分子细胞,中医可以拿来西医。宏观与微观本来就是一个统一体,中西医本来就是“一家人”。21世纪,古老的中医学古树新花,旧貌换新颜,将大步走向分子细胞领域,吸取西方医学的新鲜血液,壮大自己的肌肤,人类医学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时代,这就是“显微中医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