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春堂医论1 加味小儿痛泻方
(2008-11-03 15:30:41)
标签:
育儿健康 |
分类: 生活随笔 |
一、
防风
二、
三、
大便色绿或水谷杂下,泻时腹痛,得泻则安,粪出急迫。闻声易惊(开门、电话、人声等),时有哭闹或夜间突然惊醒并尖叫。
四、
关于肝脾关系,历代论述虽多,不甚了了。肝脾本是一家,脾是“业务员”,肝是“主管领导”“,脾之所在,肝如影随行,而非天各一方也。肝脾主升清,脾做升清的具体工作,肝司升清的管理工作。以肠道言,胃主受纳腐熟,指胃肠道对内容物的承载与消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则属于脾主运化及升清。脾与胃一升一降,一化一运,共同维系着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笔者提出肝不理脾或肝脾脱节一说,当肝处于热、风、寒、虚等病理情况时,失去理脾功能,就会出现脾虚,肠道吸收障碍,出现腹泻。
笔者几十年对桂枝一药不甚明白,自有肝脾脱节理论提出,原来仲景用桂枝是入肝,温阳散寒,疏泄条达,专通血脉。行走方向是向外向下,向外达于四肢肌表头项,向下则胃肠、子宫、泌尿及腰腿。桂枝汤原来是温肝健脾之剂,用于肝脾阳虚即肝脾虚寒而肝脾脱节者。
中医之肝包括神经和内分泌及精神情志。原刘守真之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治七情导致的肝脾脱节之腹痛泄泻,痛则急迫而下,水谷夹杂(未来得及消化),泻后痛减,移时复作。方中防风之意,解释不免牵强。笔者以为,气管、胃肠、泌尿、子宫等内膜或内皮是向外界开放之管道,与皮肤一样,同属于肺合之皮膜。故防风是皮肤祛风要药,用于上述诸管腔,祛风散寒燥湿,自在情理之中。丁光迪用羌活胜湿汤加味治脾虚湿胜泄泻,多用风药,也是视肠如皮肤之意。痛泻要方以白术健脾,芍药滋肝阴,更以陈皮理气,甘草调和使有和谐之意,共凑调和肝脾之功。
笔者根据肝脾脱节理论,在痛泻要方中加入钩藤蝉蜕以镇静肝阳之惊,枣仁安神,惊易去而神得安;升麻葛根助脾气升阳,水液吸收而粪便成形;台乌善散肝寒舒展肝气,加强腹部诸管道蠕动而胃气下降,则腹胀可消;荜拨散寒止痛以助台乌。此方力专效宏,一、二剂即可取效见功。
五、
陈男,5个月,住北京丰台新村,08年8月,绿便一月余,闻声易惊,时哭闹烦躁,服上方(无升麻葛根),加木香,两剂得愈。
杜女,10个月,住北京双井富力城,08年10月,水谷杂下,夜间惊醒,哭闹不安,投上方两剂泻止。隔日,窗外施工,被电钻声惊动又泻,续服两剂,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