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手工皂(马赛皂配方)

标签:
手工皂马赛皂环保天然 |
分类: 园艺手工 |

自从上次发了那篇做肥皂的博文之后,陆续有同学问起过程,因此再简单地写一写。
因为做的次数不多,不知道能不能表达清楚。
如果想尝试但感觉还有疑问的话,我们再进一步讨论,毕竟我有几本参考书在手:)
首先,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做手工皂、手工皂有什么好处呢?
除了DIY本身带来的乐趣可以满足我这种喜欢折腾的人之外,手工皂还有两大好处:
第一,因为是纯天然材料制成,手工皂十分温和,对皮肤无任何刺激,也极少引起皮肤过敏。同时,手工皂特有的天然甘油,令其保湿效果相当好(天然甘油是皂化反应的产物之一,但工业大量生产的香皂,会把甘油这种成分抽离,用于高级护肤品等其它用途)。
第二,也是因为纯天然材料的特性,手工皂在与水接触后大约24小时,就会被细菌分解成水跟二氧化碳,不会造成水源污染,和化学合成清洁剂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手工皂的制作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冷制法和热製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特色,但不管怎样,制皂过程主要就是皂化反应:油+碱+水,生成皂和甘油。
碱可以使用NaOH或KOH,我们通常所说的固体皂用NaOH,液体皂(自制洗发水、沐浴露等)则用KOH。
油嘛,各种植物油、动物油都可以。只不过,每种油都对应不同的皂化值(即一定量的油所需的碱量)。
因此,简单来说,做肥皂就是计算好油、碱和水量,让二者在一定的温度下混合,搅拌到浓稠、入模;放置一定时间让它们反应完毕,就可以用了。
以我的理解,除了正确计算、正确称量,这个“一定的温度”算是比较关键的一点。
第一,它决定了对油和碱溶液的前处理:油要不要加热、碱溶液要降温到多少度。
第二,它会影响后续的搅拌时间。
我第一次做马赛皂,天气还比较炎热,按书上所说,油和碱的温度在38-40度时混合。当时气温有三十五度以上,我没加热油,也没用温度计,用水感觉两者温度跟体温差不多时,就混合了。
之后猛搅20分钟,接下来就是放在那儿、时不时去搅一搅,6个小时后达到入模状态。
后来又按《乐在手工皂》做过一次洗发皂,50度左右时混合,用隔水的方式加热了油、也用了温度计。
后来,搅了20来作分钟就达到了入模状态。
现在的肥皂书基本上都很严密,把手工皂制作过程描述得比较恐怖。因为用到强碱,确实有一定危险,但只要操作方法适当,其实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油脂和草木灰做肥皂来作为清洁剂的。还有,听腾爸说,他小时候经常用牛油做肥皂。
不过,对于新手来说,还是用已经成熟的方子、按步就班地做一两次比较好。等掌握了基本流程,再自己设计方子、添加各种东东做成极具个性的皂皂。
下面是我上次用的是基础马赛皂的配方,来自前田京子的《纯天然手工皂》。
原料(此用料可做9-10块100克的肥皂):
橄榄油 458克(约500ml)
棕榈油 62克
椰子油 112克
NaOH 83克
水 250克
做法:
0.准备工作:在操作台铺上旧报纸,这样比较好打扫战场。
这一步最好在通风处进行,并带上手套、口罩。如果不带口罩,搅拌时要稍微屏息一下,尽量避免吸入气味。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碱或碱液,立即用清水冲洗。
2.
3. 等油和碱液的温度都在40度左右时,将碱液慢慢加入油中,边倒边用手动打蛋器搅拌。
搅拌是为了加速皂化反应,刚开始要至少连续搅拌20分钟以上。这个时间持续得越长、搅拌力度越猛,
达到入模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
4. 连续搅拌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先放在一边,时不时过来搅拌一下就好。
5. 倒入模具(我用1L的牛奶纸盒,脱模时直接剪掉就可以), 放在纸箱或泡沫箱保温24小时,可加一个废旧的小毛毯加强效果。
6. 24小时之后, 皂液应该已经凝固了,将模子拿出来放在避光通风处。
7. 1-2天后脱模、切件(若刚脱模后不好切,就放一两天再切。)
8. 放在避光通风处,一个月后大功告成、开用!
补充- 关于马赛皂:
马赛皂始于9世纪。到1688年,法王路易14世下令将欧洲的肥皂生产独占权交给马赛,进行严格的品质管理。从此,“马赛”一词成为精品肥皂的代表。18世纪时,马赛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肥皂生产和出口地,直到今天,马赛的肥皂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
--以上来自网络。
马赛皂只所以珍贵,在于配方中大量的高品质橄榄油,72%是马赛皂的一个独特标记。据说最早的马赛皂配方就是“72%橄榄油+28%水”,后来因为橄榄油歉收,不得不开始加入其它的油,慢慢演变为橄榄油占油总量的72%。针对这个原则,选用其它不同的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马赛皂配方。
橄榄油的特点是保湿力超强,但起泡稍差、且容易溶化。上面的这个配方里加了椰子油来改善起泡,用棕榈油来抑制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