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阿利的红斗篷》说开去……

(2009-02-24 11:45:59)
标签:

信谊

阿利的红斗篷

汤米·狄波拉

童年

纺车

织布

分类: 绘本*育儿
 

阿利的红斗篷,也算是我和腾腾比较喜欢的书吧。

 

这本经典图画书的故事非常有趣,它从牧羊人阿利需要一件新斗篷开始,讲述了从剪羊毛到制衣服的过程。最后有简单的图文对照表,来解释每一件工具的名称和它的用途。仔细看,还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搬来搬去的小老鼠,比如黑脸羊身上的毛的变化。

 

不过,Paisley却从这本书里读出了另一种趣味

 

 

其实在我家,它是作为一本趣味科普书来读的。黑脸羊的存在,我一直感觉是很自然的事情。既然是图画书,而不是简单的科普书,自有图画书的伎俩和小把戏,这只羊和小老鼠在图画书中的作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是,作者在创作一个作品时,自有他的构思与映射,每个人读起来又有自己的联想与回应。我感觉Paisley的解读是非常棒的一个角度。至少从阿利和黑脸羊话别的那一幕,读出“执手”的意味是超出我的想像又让我折服的。

 

我只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在书中,从剪羊毛、整理、纺纱、染色、织布到做成衣服斗篷,这些过程中有很多我非常熟悉的场景。

 

重温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过往(发现自己最近有话唠+怀旧的倾向)。

 

在我的小时候,我们老家还保留有这种自给自足的传统。

 

纺线、染色、织布……,这些过程,我不仅亲眼见证过,还做为妈妈的小帮手参与过。

 

而纺车、织布机这些设备,在当时则是稀松平常的家什。

 

不过,我们用的不是羊毛,而是棉花。织成的粗布,主要是用来做床单、被面,比较少用来做衣服。

 

如果家里有闺女,母亲从女儿小时候就开始为她准备这些作为将来的嫁妆了。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农闲季节,除了家务,女人们就是忙着这些纺纱织布、针头线脑的活儿。

 

每年做一床,十几年下来,不同花色的床单、被面就攒了十多、二十套。嫁妆里床单、被面的多少,大致可以反映出这家妈妈的勤劳贤惠程度。

 

记得当年我姐考上大学后,我妈看着满柜子的宝贝、舒了口气说:看样子,老大的不用织了,织了也用不上。

 

等到我上了重点高中,老妈终于彻底脱离辛苦而甜蜜的农织生活。

 

想想当初老妈做出放弃的决定之时,满心欢喜之外,还会有小小的失落吧。

 

又及:

 

前几天晚上腾腾看信谊视听之旅时正好看到《阿利的红斗篷》,在看到阿利在纺羊毛时,腾腾的爷爷说起了他见过的纺车。
 
想想如今的孩子想见识纺车、织布机这些设备,恐怕要去博物馆了。几年前我在澳门博物馆见过纺车。在澳门的动物园里,还有鸡和猪等家禽家畜,当时看到这些常见动物还挺奇怪的。后来想想,我们的孩子不是要在动物园才能见到这些“常见动物”吗?!
 
所以,如果现在有机会去农村,真的要多带孩子们去长长见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