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发明家

标签:
创新发明教育科技创新校园少年发明与创造 |
分类: 新闻看板 |
邮筒、拐杖、花盆、菜篮、墨水瓶,或者是我们家里晾衣服用的叉棍,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物品,在一群孩子的眼里,却是可以引发他们进行发明制作的原型。一个金点子,便会让这些物品多了实用的功能。
在我区大堰小学有这样一群小学生,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着充满灵性的发明,编织着无限灿烂的明天。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欣赏那一件件有创意、有意思又很实用的小作品。
装有墨水的瓶子还未盖上盖子,被同学不小心打翻了,没关系,墨水不能洒出来,因为这是一只防洒墨水瓶。
晚上在阳台上取晾晒的衣服,不必担心没有灯光,因为取衣服的叉棍中央有一支手电筒,可以直射衣架,让你毫不费力将衣服取下。
炒菜时,不必担心锅里沸腾的水和油因翻炒的原因,溅污你的手背或衣袖,因为锅铲上有防油污的装置。
……
我们生活中许多常用的物品经过一改装,多了功能,多了便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又精致。
但你却没想到,这么多实用精巧的小发明、小制作来自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学生。
“我一直就爱好小发明,从三年级起就参加了科技兴趣班。”大堰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学生王涵婧是这群“小发明家”中较优秀的一个。她说,她亲手制作了好几个小发明,有邮筒、多用菜篮、花盆、老人的拐杖等,其中作品邮筒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大赛还获得了二等奖。
说起邮筒的出炉,让王涵婧很是兴奋,因为这是她制作最长的作品,“我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才完成这件作品,而且还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才完成的。”
去年暑假给远方的外婆寄信,在邮政局看到那个老式的邮筒,让她有了想法:“邮递员叔叔又要寄信,还要分信,好辛苦哟。我要设计一个新式邮筒。”这个选题给科技老师一报,老师马上支持。
很快,邮筒的设计方案出来了:邮筒内仓被分成三个部分,分别装平信、航空信件、快递信件。邮递员无须再去分信,也无须围着邮筒转一圈去三个方向取信,因为这个邮筒内仓可以旋转。
但做成这个邮筒的模型,却让王涵婧花了几个月时间。通常,他们制作小作品时,都是采用废旧材料,而王涵婧收集的废旧材料里却没有适合做这个邮筒内仓的。她和同学们一起用了各种圆形的桶状材料,均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后来,她在家里帮助母亲洗衣服,波轮洗衣机的内仓让她眼前一亮。约了同学走了几家废旧品回收站,才发现有他们要的材料。一番讨价还价,花十元钱买了一个洗衣机内仓,才算凑齐了制作邮筒的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邮筒的内仓旋转起来,是他们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无意中看到小孩玩耍玻璃珠,才让他们茅塞顿开,悬在固定好的玻璃珠上的内仓用手轻轻一拨,便转了起来。
“尽管只得了二等奖,但制作的这个过程却让我在以后的小发明中多了很多经验。”王涵婧高兴地说。
她的同学曹鹏也有许多小发明,这个腼腆的男孩虽然不善言辞,但做起小发明来一点都不含糊,能照明的叉棍,带手电的拐杖,防洒墨水瓶,不用开关的灯,这些都是他的作品。
六年级三班班主任老师张莉萍,也是科技班的老师。她说,她带了近十年的科技兴趣班,这些孩子科技兴趣浓厚,课余经常讨论的就是小发明,而且家长们也很支持,让孩子们放开了束缚,敞开了思路,不少作品都获得了大奖。而这学期同学们设计制作的清洁器具架就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被做成了成品将在全校各教室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