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谦 培养“小发明家”的农村老师
  
  点睛
   
顾志谦,一位“不务正业”的农村语文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孩子进行科技创新小活动,还自己动手在学校建起了生态实验室、科技馆、太阳能风能混合发电站,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农村的孩子们圆一个科技梦。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张国青
 
   
虽然是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但顾志谦却对农村孩子们的科技教育着了迷。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少、师资缺,教小孩搞小发明、小创造,很多时候还会被当作“闹着玩”,甚至“不务正业”。但孩子们对科技创新的好奇和渴望,让顾志谦这位从小就喜欢发明创造的语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让这些蕴藏着无穷创造力的梦想破灭,他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孩子们搞起了科技创新小活动。
 
   
农村学校没有科技教育的基础,也没有设备和经费,怎么办?每天都看着宽阔的教学楼门厅天花板“闲置”,顾志谦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它利用起来,做成一幅可以自动闪烁的星空图?于是他找来分辨率高的星空图片,一个一个地把好几百个光控变频二极管镶嵌在天花板上,制成了48平方米的“闪烁星空”,可以独立显示12个常见星座,让小学生抬头便能识星座。这个星空图不但方便教学实践,还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
 
   
为了在校园里建一个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发电的“小电站”,以前从未碰过电烙铁的顾志谦,向搞装修的朋友“请教”了焊接要领后,自己愣是焊接好了10块太阳能板的120根电缆接头。他又喊上几位男老师,将7米高的几根旧路灯杆进行废物利用,一根一根地用绳子拽到了20多米高的楼顶上,完成了风力发电站的主体安装,让风力发电机翼在办公楼顶上呼呼地旋转起来,孩子们从此在校园里就能研究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奥秘。
 
   
在学校建设科技馆时,顾志谦和老师们商量,决定通过电子通信实物陈列展,让孩子们感受近现代通信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搜集电子通信史上那些重要的“老古董”,又成了一道难题。顾志谦通过网上“淘宝”,花了7000多元,淘来了第一代的手摇磁石电话、拨轮电话、数字电话、“大哥大”、BP机、小灵通……一件件各式各样的“老古董”,将近现代通信史生动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从2008年起,顾志谦开始带领一批又一批农村小学生,走南闯北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和科技竞赛。几年下来,孩子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目前已有29名学生获全国金奖,学生登记知识产权50多项,申请获批个人发明专利23项。如今,科技创意和动手实践已经成了博兴县第一小学孩子们的最爱。
 
                               
中国教育报 2011年5月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