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老师”冉平隆的“创新经”(转)

标签:
科技创新少年发明与创造校园 |
分类: 新闻看板 |
他,就是忠县忠州中学教科技创新的“乞丐老师”冉平隆。
昨日,他的得意门生杨威刚刚获得了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让他的创新经彻彻底底地扬了一把威。
搞发明的材料是捡的“垃圾”
今年56岁的冉平隆,在学校既是物理老师,又是“科技辅导员”,专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如今已有上百个学生在他的手下成长为小发明家。
但冉平隆很“抠门”,从外面捡破烂回家成了他的“习惯”。
5月的一天,他路过一个花店,看见扔在门口的一堆废泡沫。“这有用。”他边想边把废泡沫往自己的包里塞。“你干嘛?偷东西呀?”店主出来呵斥他。“你们不是扔了吗?”冉平隆回应道。“你想要,拿5块钱来。”店主不依不饶。冉平隆只好花2元,把这堆废物搬回了家。
“学生搞发明,都是用废旧材料,这样成本低,操作性更强,可以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观察生活的意识。”他说。
找不到垃圾,就抓个灵感
在忠县,不少废品收购站,建筑工地的老板、民工,都认得冉平隆,他们都笑称:“‘乞丐老师’一来,不得空手而归。”
可他说,为创新出一趟门,要么抓把材料回去,要么就得抓个创新的灵感回去。
去年的一个周末,冉平隆在街上“闲逛”无果。
突然,他一抬头,看见一个建筑工地的塔吊重臂,弯折得很厉害,快要断了的样子。他拍了下脑袋,终于有收获了。
第二天,他带着两个学生来到这里。
被压得弯弯的重臂,有些倾斜的塔吊,运送物品不平衡……在冉平隆一点点的启发下,两个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出塔吊的不足。
“冉老师,要是重臂运送的物品,可以移动,是否可以解决不平衡的难题?”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想到了,就要立刻付诸于行动。”于是,在冉平隆的指导下,一个平衡式的塔吊装置在两个中学生的手中完成了。
“在自己探寻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那点知识,更多是思维的方法。”他说。
创新的点子一个都不能少
在冉平隆的包里,随时都背着自己的“灵感日记本”。
翻开它,上面密密麻麻、歪歪斜斜地记了上百个点子:公路环保装置、塔吊重力安全启示……
“这些点子有的是半夜突然醒来想到记下的,有的是走在路上边走边记的。”他说,其中,有的已经付诸实践了,有的也许操作性不强,即将从本子上删去。
“但不管怎样,我都会和学生在第一时间分享它们,有时候智慧的碰撞,能让这些想象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创造力。”他说。
原文地址: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0-06/02/content_1185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