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结果揭晓

(2008-11-19 16:21:05)
标签:

科技创新

中学生

明天小小科学家

青少年

高考

校园

分类: 新闻看板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111/001109b42f300a8392df0a.jpg

选手展示合作完成的画卷

 

    对于中学生来说,暑假里最激动人心的事儿,莫过于“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了。这次活动是由教育部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协承办的。它是一项面向全国中学生的科技教育评选活动。去年叫作“长江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选送了中学生科技项目达457件。此次奖励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提名奖。奖励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初中、高中、中等师范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及其所在学校。评选分计算机科学等5个组。获奖者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金。这次“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得到香港周凯旋基金会500万元人民币的大力支持。其中,一、二、三等奖的奖金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

  也许,奖金并不是我们关注的。让我们心动的是:谁能成为“明天小小科学家”。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体验,专家的评价都让我们有所发现。

 

●“发现”选题
题目很吓人,道理很简单

  翻开“花名册”看着密密麻麻的汉字,记者几乎要晕过去了:不是害怕发明家,都是名字惹的祸你看看这一件件作品,光名字就已经让人看不懂啦又是“斑马鱼TERR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了、又是“关于横泾浜上的工业排污最经济方案的研究” 了,还有“新型太阳能双轴自动跟踪模型”、“纳米四氧化三铁的物性研究”等等,看着名字,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就更甭提自己也动手比试比试了。看来,虽然是“明天”的“小小发明家”,那也跟一般人不一样啊

  错!

  其实,这些名字只不过是专业一点的叫法而已,你也能看的懂:“斑马鱼TERR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无非就是斑马鱼的一种遗传物质——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现出的特点;所谓工业排污最经济方案的“研究”也只不过就是一种防止工业污染的可行办法;而“新型太阳能双轴自动跟踪模型”就更简单,是利用机械原理和传感器做成的一个有跟踪功能的装置;“纳米四氧化三铁的物性研究”其实就是很化学的一种说法,是对一种化学物质的特性的描述。

  虽然名目繁多,有92个,但真的毋须害怕自己晕。因为,说实话,要不是因为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小小发明家们自己对这些术语也不是闹得很明白呢!

 

●研究“发现”
我的发明就在你身边

  小发明家们的“发明”虽然不像想象中那么复杂,但也并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对这方面有兴趣,就能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东西”。

  凭着一个“脚踏鼠标”捧走去年微软公司举办的世界发明大赛二等奖的马启程是深圳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他把鼠标从手里解放出来,改由双脚控制,即可以一边让鼠标的操作不受双手拿东西的影响,同时又锻炼了双脚的协调性,很有武侠小说里周伯通“双手互搏”的作用。

  他说自己的这个idea就完全是在使用电脑时发现单手操作鼠标的不方便,才想到积极改进,开发双脚的。现在,“脚踏鼠标”让使用电脑更方便,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计算机科学组的创意基本上都是来自一个个电脑迷。他们在玩中发现了“笨”的硬件或软件,和别的fans交流后发现没有什么现成的办法,于是,平时就爱动手动脑的他们就为自己装上了加速器,有事没事想着它。遇到解不开的坎儿了,就去请教老师。在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正好又赶上各种比赛,于是,机会就这样出现在有准备的头脑面前了。

  其他四个组也是这样。同学们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深深地“钻”下去,于是找到了生物、工程、地质、数学等方面问题的突破口。

  看到同学们研究的兴趣这么浓厚,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高兴地说,只有有激情才能有创造的灵感。他们从身边的小地方发现了大问题

 

●过程“发现”
我走进了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到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完成自己的梦想。

  来自北京的穆颖现在已经是北京大学医学院的一年级新生了。她的项目是在高一、高二两年的假期和课余时间里完成的。由于她做的“斑马鱼TERR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被一个中国科学院培养目标选中,她得到了和大学教授一起完成项目的机会。她的指导老师是清华大学生化系的孟安明老师。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我还真挺紧张的,觉得自己一定什么都不会,但一定要跟着老师好好学”。孟老师听了她的陈述,给她制定了一个思路,并让她参与一个选题。在这段日子里,穆颖奔波在家、学校、实验室之间。开始是协助孟老师准备各种实验用品,后来就可以独立做实验了。“有时候,做这种实验就要一次又一次地试,可能你的设想做多少次也不成功,和原来设想的不一样,但你必须耐心地去做。实验就是这样,从各种失败中得到结论。”穆颖很冷静地说。

  研究北京市水发产品中甲醛污染现状的邓杰可能是真正进入中国科学院实验室的为数不多的参赛选手之一。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得到了什么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从文献调研到提出实验方法到参数优化以及对样品的采集,对科学实验的一个基本方法、科学精神、严谨踏实的一步一步的过程感受很深切”。

  相比之下,很多来自外地的同学就没有这样好的条件了。但他们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来自河南的周远方说自己的指导老师是北大的研究生。老师辅导他非常认真,有时候她就住在老师家里。后来有机会跟着指导老师来到北大还得到了一些老教授指教,“他们给了我们很多资料,解答了许多问题。”

  评委会主任王绶琯院士认为:西部地区各方面条件不如北京、上海等,做起来更困难些,那么他们做起来就更可贵了。真正的承担者是辅导老师,学生的成功中有教员的心血和成果。副主任邓希贤院士也对记者说,主要是让同学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发现从质疑到选题、查找资料、反复实验、取得结论的过程。

 

●专家“发现”
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

  这次“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一改往日只看作品和报名的习惯,而是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由于这92名选手已经是初试中的佼佼者,所以,他们对于面对面的答辩做好了充分准备。在中国科技会堂里,有他们每人一个展台。展板上是他们自己做的文字、图片说明,展台上是他们的作品演示,“发明家”自己还要向26位评委讲解自己的作品。难怪有一位老师说他们是提前经历博士生答辩了。

  中国科协的青少部部长牛灵江谈到采取这种形式的原因时认为,由于这次比赛的覆盖面很广,有的有实际产品,可以向评委展示,但有些只是实验成果,只有通过陈述向评委介绍。这就对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有展板的设计如何与陈述配合等问题。能够多方面体现人的整体素质。而且,有些孩子的成果已经接触到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沿,这是很宝贵的。有些孩子们的水平都接近研究生了。

[连接]3中学生获“明天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保送大学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111/001109b42f300a8392d609.jpg

邓楠、陈小娅、张培薇为获得“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选手颁奖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111/001109b42f300a8392e80b.jpg

比赛生活回味无穷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111/001109b42f300a8392eb0c.jpg

2008年11月10日下午,备受关注的“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结果在人民大会堂揭晓。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的胡瑞、北京汇文中学的李思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秦一骁从509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最终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颁奖典礼10日下午4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张培薇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的7位院士共同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分别为获奖选手颁奖。

颁奖典礼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张培薇代表3家主办单位讲话。在讲话中,陈小娅表示,举办“明天小小科学家”的活动为青少年关注科学、参与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希望全体同学能牢记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未来优秀的科学家。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也鼓励选手们真正为科学、为国家、为人类做出贡献。

今年共有509名高二学生申报,其中422名通过资格审查,获得初评资格。本届活动,为了保证评审工作的科学、公正,活动组委会邀请了11个地区的26所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93名教授和研究员组成评审委员会,承担初评和复评的学生评议工作。终评评审委员会由32位教授或研究员、5名院士共同组成。

在历时5天的终评过程中,60位学生分别经过了研究项目问辨、综合素质考察、知识水平测试等环节的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终评产生20名,另有40名根据复评成绩直接确定),并在一等奖获得者中选出3名“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获奖学生将获得丰厚的奖学金资助,同时一、二等奖学生获得大学保送资格。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一项由教育部、中国科协、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和奖励活动,今年是第八届。这项活动接受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二年级学生的自由申请,旨在透过学生个人的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质和发展后劲的学生,向著名高等院校推荐,并资助他们进入大学后,继续进行研究活动,鼓励他们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并立志成为未来优秀的科学家。(陈山王焘)

【连接】

http://scitech.people.com.cn/mediafile/200811/11/F200811111034181299891521.jpg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左三)、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左一)、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张培薇(右二)为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的三名学生颁奖。人民网记者 魏艳摄

http://scitech.people.com.cn/mediafile/200811/11/F200811111034212684820424.jpg
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为获得一等奖的学生颁奖。人民网记者 魏艳摄


    人民网科技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魏艳)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颁奖典礼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一系列的评选,来自北京的三名中学生胡瑞、李思然、秦一骁最终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的称号。

    丰厚奖学金奖励“明日科学家” 并获大学保送资格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张培薇小姐以及众多著名科学家共同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为获奖学生颁奖。在历时五天的终评过程中,60名入围学生分别经历了研究项目问辩、综合素质考察、知识水平测试等环节的考察,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其中来自北京是第四中学的胡瑞、北京汇文中学的李思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秦一骁三人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的称号。据主办方介绍,这三名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总计7万元的丰厚奖学金,而且还将与荣获一、二等奖的其他同学一同获得大学保送资格。

    韦钰:中小城市中学生科学教育任重道远

    在颁奖典礼现场,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表示,在看到众多青少年学生热爱科学这一可喜现象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参加活动和取得成绩的学生绝大多数还是集中在一些大的省市,因此加强和鼓励中小城市和地区中学生的科学教育任重而道远。

 

 

http://scitech.people.com.cn/mediafile/200811/11/F200811111035595754286066.jpg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在台下认真观看活动展示PPT。人民网记者 魏艳摄

http://scitech.people.com.cn/mediafile/200811/11/F200811111025291107153303.jpg
获奖学生代表北京第四中学胡瑞发表感言。人民网记者 魏艳摄


    竞赛第二友谊第一 科学拉近彼此距离

    记者了解到,终评期间,主办方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学习交流和参观体验活动,让参赛选手在紧张的比赛之余感受科技无穷的魅力。参加本次大赛的一名学生向人民网记者透露,这次北京之行,不但让她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也结交了很多素未谋面却兴趣相投的朋友,还有机会到“鸟巢”和“水立方”参观,这让她更加有热情和兴趣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之中。

    举办八年 “明天小小科学家”成青少年科技人才摇篮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致力于对我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奖励,自2000年举办至今,该活动先后选拔出一批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活动主办方表示,符合参赛要求的全国范围内的高二年级学生均可报名参加该活动,根据对近几届获奖学生的跟踪调查表明,这些获奖学生大部分进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并且在大学中表现优异,显示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