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031:鸭蛋井上的跳水队

(2010-05-20 09:26:43)
标签:

原创文学

原创摄影

情感故事

家乡

童年

沂蒙山

跳水队

杂谈

分类: 故乡情感

http://s5/bmiddle/45ec948bx872df1912aa4&690

             这张图片是从 楚女 处借来的,和儿时的景象相差不多

 

    村东的小沙河,打正北方向向南流,流到村东南角上拐了一个弯,向东南方向流去。

    拐弯的地方,长年累月河水冲刷,岸边时常崩塌,既损失土地,又不安全。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拐弯的地方建了一个石头坝子,以阻拦洪水,保护耕地。

    村里的道路、池塘、土地,都有约定成俗的地名,比如小东门、南门口、西大沟、石碑前、火龙沙、南大洼、西河崖(yai)。因为石头坝子在村南,所以叫“南石坝子”。包括附近的土地,也都用这个地标。队长招呼人到附近的地里干活,会说“去南石坝子”。

 

    夏天发洪水的时候,浩浩荡荡的大水从北边流来,在南石坝子跟前打着漩涡,咆哮着向东南方向流去。那个时候,打心眼里感到南石坝子好了不起,修建南石坝子的祖先更了不起,太英明伟大了。

    久而久之,南石坝子的脚下就出现了一个大深潭。这个深潭虽然比不上名山大川,但在小村子里,却也是景观之一。足足有半个篮球场大,最深处有三五米深。站在坝子上往下看,蓝幽幽的,有点瘆人。

    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许多传说。有说南石坝子通东海的,也有说那里面有精灵鬼怪的。咱们小孩不信那些,但总想着那里面一定有大鱼,有大红鱼(鲤鱼)、大黑鱼(乌鱼)、大鳝鱼。可总也没人见过,想必是没有的。

    大旱时节,这里也有满满的一潭水。抗旱浇地,架上抽水机可以不停的抽。一边抽,四周一边不停的向潭里渗水,哗哗的。

 

    大约60年代初,为了抽水方便,在南石坝子旁边又建了一个椭圆形的井状建筑,一直通到水下。根据形状,乡亲们叫它“鸭蛋井”。

 

    孩子们喜欢南石坝子,喜欢鸭蛋井,主要是喜欢那潭水。村子里虽然还有一些池塘,但都比不上潭水清澈、干净。夏天的时候,一群半大不小的、讨狗嫌的小子们,便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南石坝子上,脱下裤衩,一丝不挂,光溜溜的像一条条泥(mi)龙狗(泥鳅),从坝子上扑通扑通往下跳,从初夏一直跳到秋凉。

    闭着眼睛往下坠的那一刹那,耳边的风呼呼作响,云里雾里一样。凉风一吹,身上总要一激灵,一身鸡皮疙瘩。然后,“嘭”的一声就直直地插进水里,有头先入水的,也有脚先入水的。有时没跳好,身子平着“砸”向水里,小肚皮砸得生疼,半天缓不过气来。

 

    后来在先农坛看国家跳水队的训练,感到也就那么回事,花样多一点罢了。俺们南石坝子跳水队的小子们假如有那么好的条件,也不一定差到哪里去! 

http://s6/middle/4db3b41fx86a1dbb61125&690
俺村的“南石坝子”。过去正常情况下,这里的水位很低,坝子显得很高。

现在下游建了大水库,这里成了水库的一部分,变成“深水港”了。

南石坝子完成了历史使命,“雄”、“险”都不见了。
http://s10/middle/4db3b41fx86a1dcc567e9&690
和南石坝子连在一起的鸭蛋井也只剩了半边,还能看出当时的大致轮廓。

顶上面的这块大石头,是俺们跳水队的跳台。

长大当兵了,不怕山高,不怕水深,胆量大概是从这里练出来的。

现在的孩子们,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系列文章:魂牵梦绕是故乡(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