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捏好力度级别 做好会卖操作

(2012-12-17 09:58:42)
标签:

财经

股票

股指期货

期货

强者

分类: 金融投资

                    强者   2012.12.17   星期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部署六大任务,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三条主题主线,新型城镇化建设主线,主要指地产主线与非重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线;消费升级主线,主要指周期性消费服务行业股与大消费服务板块股,文化传媒,信息产业科技股,医药医械股,酒业食品股(酒业股已经中长期走弱),旅游餐饮股,大农业股(农业现代化主线,含农机股等)等;环保生态建设主线。

    根据现代波浪理论三大决定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理论我们认为,此次反弹行情的性质为经济面政策面技术面三点共振行情。1949点为政策预期向好刺激底。根据反弹行情的根本性质(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面反弹因素为主的技术面反弹行情;二是基本面技术面共振行情),1949点成为中期底部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投资者不要刻意去寻找有多少条理由去说明当前的底部是什么阶段性底部,中期底部与历史大底。我们认为,一是分析研判当前反弹行情的性质,把握当前反弹行情的力度级别;二是后市阶段性走势的分析把握。这两者应该是有机连在一起的。如果只去找什么底部十大理由,而不去分析研判后市阶段性走势。那么,对于实战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我们既要说明此次反弹行情的性质,又要分析预测后市阶段性走势。我们认为,后市最可能走势有两种,一种是连续强攻到年线一带,然后熄火下跌调整。根据压力位支撑位转换理论,前期密集成交区的上轨,最可能的是中轨将对市场形成强大的有效的支撑,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调整往往要刺进支撑区域的中轴位,甚至是刺进深水区。这个调整进程走够后,市场将进入到2013年上半年行情之中。另一种可能走势是,如果我们把前期密集成交区看作复合左肩;那么,市场后市将回调震荡构筑右肩。这个右肩的构筑将是一个阶段走势。有可能将延续至跨年度。直到明年上半年行情的发动时为止。

    今天早盘,市场在会议利好预期刺激下,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上涨。海南旅游岛概念股强劲大幅上涨。“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我们的理解是,一是不会明显大幅放松;二是调控不加码。我们认为,我们对此政策定调的理解是正确的。所以,今天早盘,地产股在低开后就出现了走强,水泥股仍然延续强劲上涨。

    根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理论,金融行为学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浑水狙击获利模式就是例证。那么,在市场短期快速反弹后,投资者就要提高一份警惕。对浑水狙击不得不防。特别是连续快速上涨的大盘权重板块股,更要有所警惕。浑水狙击获利模式有两种,一是融券做空获利模式;二是先在股市中买进大盘权重指数股,从而达到推升股指期货股指的目的,随后在股指期货达幅达高后放空股指,即建仓空单。然后在股市上反手做空砸盘,加上融券砸盘,甚至不惜制造所谓的利空传闻配合砸盘等等;同时也在股指期货上砸盘,迫使期指阶段性波段性下跌。在期指达幅达低后平仓获利了结。甚至有大批资金分流到了股指期货市场,囤积在那里,专门等待时机浑水狙击做空获利。这些都是不当政策与不当市场制度造成的恶果。现在还要一意孤行的推出转融券,简直就是在胡闹。人们不知道这些不当政策与不当市场制度是在代表着谁的利益。

    与绝大多数分析人士不同,我们预判,如果没有新的正条件与正能量出现,此次反弹行情也就快到顶了。市场此次反弹行情是难以升破年线的。年线现在是2220点,截止2166点,最多还有50多点的上行空间。即大盘还有3%左右的上行空间了。投资者必须把握拿捏好行情力度级别,逢高获利了结,做好阶段性会卖操作。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这一轮反弹行情一定会就此结束,但是,对于阶段性波段性操作者来讲,也一定要做好阶段性会卖操作。特别是反弹已达平顶反弹位的行业板块股。

    早盘的煤飞色舞强劲上涨只是轮动上涨性质的,市场想要持续性上涨还得依靠上述三条主线股的持续震荡反复上涨才行。上述三条主线才是中长期主题投资主线行业板块股。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把握住主线投资不动摇。同时,把握好热点传导轮动节奏,做好轮动操作。把握不住轮动操作的,就抓住上述三条主线阶段性波段性操作就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