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stock.com/images/2009-06/26/xin_36060626084522107601.jpg
【相关新闻】
魏家福:航运业持续向好拐点确立
两航运巨头总裁激辩“去运能化”
削减运能
抵御风险
中海集运7月1日起提价
【观点评级】
全面回暖尚待时日
航运业身处“黎明前的黑暗”
国泰君安:油轮是航运业中最有希望复苏的子行业
⊙上海证券报记者 索佩敏
“我研究了历史上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的5次大波动,每次都是V字型走势。我认为这次BDI在快速下跌后也会快速回升!”昨日召开的2009国际航运大会上,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不改激情本色,坚定看好国际干散货市场的回暖。而包括中海集团、大新华轮船等在内的航运企业都表示,实体经济已经初步探底,不过鉴于运力压力等因素,对后市持谨慎乐观态度。
手握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魏家福近期坚定看好国际干散货市场。昨日,魏家福表示,我国国内消费仍然保持着15%的增长,汽车销售预计今年将达到1000万辆,加上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带动大量基建项目,这些都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产生需求。另外,他认为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将长期存在,并不会因为价格的高低而改变。这些“中国因素”都是支撑BDI的坚实基础。
大新华轮船CEO孙澈也指出,近期中国政府投资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钢铁、铁矿石需求,然后带动Capesize运价上涨,进而带动BDI快速回升。他认为,在整体世界经济形势在恢复、进口矿石煤炭相对中国价格的优势和港口拥挤等正面因素的影响下,对BDI持谨慎乐观态度。但由于未来船舶数量的供给是超过海运需求的,因此4到6月的高涨形势不可持续。
自去年12月5日以663点创下22年新低后,BDI在在海峡型船(Capesize)运价带动下,开始逐渐企稳回升。今年5月起,BDI开始一波快速反弹,截至目前反弹幅度已经超过500%。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表示,尽管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需要较长时间,但目前实体经济初步探底趋稳。近期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反弹,虽有炒作因素,但需求改善的原因也是客观存在的。他认为,航运业对实体经济有3-6个月滞后期,随着实体经济企稳和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航运需求有望回升。李绍德预计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将在2010年和2011年复苏。
对于目前形势的应对,各航运企业都呼吁,在需求未能迅速回暖的情况下,需要尽快通过淘汰老旧船型等方式来缓解运力过剩的压力。
魏家福:航运业持续向好拐点确立
在25日召开的“2009国际航运大会”上,中国船东协会会长、中国远洋集团公司总裁魏家福表示,尽管去年底至今年一季度,中国航运产业遭受重创,但是从4月份以来航运市场的景气程度持续上升,航运业持续向好的拐点已经确立。
震荡上行趋势形成
今年一季度,国际贸易和航运均遭遇巨大冲击。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表示,一季度世界贸易同比降幅超过20%。其中,美国一季度出口下降30%,进口下降34.1%;中国一季度出口下降19.7%,进口下降30.9%。调整之剧烈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作为贸易派生产业的航运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运量大幅萎缩,运价跌至历史低谷,部分船舶抛锚停航,航运公司面临多年来最严重的挑战。”
不过这一局面随着最近三个月来干散货市场的扭转而出现回暖迹象。魏家福表示,今年4月以后,航运市场的景气程度呈现环比上升趋势。目前可以肯定,航运业向好的拐点已经出现,后市震荡上行的趋势已经确立。随着发达国家需求的持续恢复和中国政策效应的显现,航运的黎明即将到来。航运业下一步的回暖不是W型和U型,而是快速回升的V型。
魏家福认为,我国政府的经济刺激和拉动内需政策,已经直接推动干散货市场迅速回暖,尤其是随着出口退税率上调,下半年大批出口企业必将扩大产品出口数量,从而为整个航运业带来巨大需求。
明年有望出现较大反弹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已由年初的773点攀升至6月3日最高的4291点。24日,BDI指数重回4000点之下,为3751点,当日跌幅超过3%。
汇丰银行全球航运金融部总裁Mark
Long表示,目前航运交易总量和消费量已经跌到谷底,正在经历筑底的“缓慢上升趋势”,真正的回暖将在2010年。尤其是航运市场的晴雨表——运价问题,2010年后国际航运价格才能真正企稳。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协会主席Robert表示,要到2010年全球航运市场才能出现较大反弹,目前的关键是能否顺利度过2009年,各大航运企业的首要问题依旧是求生存。现在谈航运市场已经步入回升,还过于乐观。鉴于前5个月全球集装箱货量跌幅高达15%,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日前大幅调高对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的跌幅预测,由原来的5.3%增至10.3%。
Mark
Long表示,航运业龙头企业的运营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2008年之前每年约有710亿美元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但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后,2009年一季度市场融资额急剧下降,新增融资十分有限,银行的贷款期限从过去的10-15年也大幅缩减为3-5年。预计2010年之后,银行的借贷状况才会有所改善。(王进
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