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股指期货期货外汇证券/理财理财 |
救市与救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当前的观点中,是救市,还是救经济,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白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实体经济对金融经济而言是决定性作用力;而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而言是反作用力.
防经济衰退价格型政策工具是首选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潘向东
由于美元和美国经济的全球地位,致使美国金融危机带给的不仅是美国自身的衰退,全球其他经济体受伤的程度不会比美国轻。随着债券的不断到期,非美元货币区域的金融机构也会不断爆出财务危机,从而会引发这些区域体的信贷危机。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较低,此次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伤害相对较小。尽管我国外汇储备中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并且美国此次发行7000亿救市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降低,但由于我国进行的主要是长期的债权投资,短期收益率的变化影响不到我国金融系统安全。就我国实体经济而言,危机对它的影响却不可低估,金融危机伴随而来的全球快速衰退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考验。2005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多地来自于出口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全球的衰退,将使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在未来两到三年出现恶化,外需的萎缩将导致出口会出现负增长的局面,拖累经济的发展。
当然,金融危机过后的总需求急剧萎缩将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出现趋势性下跌,这会在未来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物价上涨压力。因此,对我国而言,目前面临的是如何保证经济避免快速衰退,而不再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就要求我国尽快进行货币政策转型。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所选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不同的。防经济过热,数量型政策工具是首选,防经济衰退,价格型政策工具是首选。
在2007年经济高涨阶段,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直接控制信贷是货币政策工具的首选。因为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同时利率的调整对经济高涨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滞后,这时采用直接对信贷的控制要比通过利率来控制更加有效。其次,利率的提高不利于刺激国内消费,不利于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尽管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效果并不明显,但提高利率会抑制消费这是显而易见。再次,目前的通胀仍然是输入型结构性通胀,并且其上涨并非主要是由于中国因素造成的,即便提高利率也扭转不了这种由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驱动的物价上涨。
但目前,在经济已经步入快速下滑阶段,通过货币政策“保增长”最有效果的工具就是大幅降低利率。尽管未来物价会回落,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整个工业行业的利润快速下滑,以此换取了PPI的消化。此时央行通过数量型工具把货币放松,例如放松信贷,其作用并不会显著,因为:随着企业利润增速的不断下滑,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变化时,商业银行更有可能考虑放贷风险,而不是收益,其结果就是进一步收紧信贷。因此,在企业利润出现快速下降的时候更应该偏重于运用价格型工具,大幅降低利率。利率的降低将直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促使其资产负债状况发生改善。财务状况的改善使企业有望获取银行更多的信贷,这时信贷的放松才有望使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