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看了你的底牌
上交所高价售卖敏感信息激起争议
“Level2和Topview我们都购买了,”一位交易员说,“如果其他机构买了,我们不买,恐怕就会吃亏。”
3月5日,刚刚召开的平安股东大会上传来消息,饱受A股流通股东非议的平安的再融资方案获得高票通过。
随后两天,平安的A股价格走势蹊跷。第一天,弱市中平安几近涨停,以69.98元开盘后,盘中最高拉到73.81元,收盘到72.38元,涨幅7.87%。第二天,跌幅又达6.52%,收盘到67.66元。这两天的交易都明显放量,日成交近40多亿元。随后,平安股价便一路走低,至3月27日跌至48.99元,距离平安去年10月25日摸到的最高价149元已跌去三分之二。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Topview系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3月4日至7日这一股东大会前后的交易日,机构席位都在出货,跟进去被套牢的全是散户。”更有业内人士指称,通过Topview的观察,3月6日有机构在对倒拉升平安的价格。此种说法目前尚未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对倒的指控很难得到查证。
但Topview的使用者可以在次日看到前一天机构席位的交易情况,从而判断机构的动向,洞察先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石油上市后的连绵跌势中。中石油上市首日被市场追高至48元的天价,随后的多个交易日内,机构从容离场,散户却一等再等,甚至不断补仓。至今中石油还在下降通道,3月28日甚至一度摸到了16.70元的发行价格。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也使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下称上证信息)近期开发和出售“特殊”的交易数据信息的行为,越发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上证信息相继推出Level2和Topview信息服务。两项服务是在普通行情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特色服务,包括信息内容和传送速度都有别于免费行情,并通过向信息服务商收取费用的方式推广至终端客户。
辨析收费行情
对于国内大多数证券投资者来说,行情与交易信息向来是免费的。但在2006年8月后,情况有所变化。
2006年8月,上证信息推出Level2行情系统,使上交所建立了一个国内尚无先例的商业模式。此前,投资者免费从券商处获得行情信息,券商则向投资者收取佣金,由于券商向交易所缴纳会员费,券商从交易所免费获得行情信息传输。
所谓Level2,是上证信息2006年开发的新一代证券行情系统。此前上证所推出过被投资者广泛使用的免费即时行情系统show2003(即Level1),但Level2在信息内容和传送方式上已有差异。最为引人注意的是,Level2的行情数据刷新频率缩短为3秒,Level1则需要6秒。
上证信息成立于2003年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持有90%股权,上海证券通信有限公司(原上交所通信部,上交所子公司之一)持有其余10%,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作为交易所的控股子公司,上证信息几乎成为上证所经营信息业务的惟一窗口。
上证信息总经理王勇向《财经》记者表示,交易所信息经营本来就应收费,之前虽未收费,但上交所保留了收费的权力。作为用户,享受信息服务应该是有偿的,这符合国际惯例。
为此,《财经》记者也采访了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有关人士。她表示,适时及可靠的市场行情数据是金融市场有效运作的基础,提供这些数据的系统和配套基础设施亦需要不断投资,因此,港交所的资讯服务是基于“用者自付”的原则收费的。事实上,港交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免费的交易行情信息,延迟长达15分钟之久。
港交所认为,资讯服务收入一直是交易所或交易所营运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这项收入平均约占全球交易所总收入的11%,有些交易所的资讯服务收入比例高达30%,就港交所而言,来自资讯服务的收益占其总收入的9%。
上证信息一位高层说:“上交所来自信息经营方面的收入占比连1%都不到,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目前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交易量经手费、席位费、上市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