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股指期货期货外汇财经证券/理财理财 |
更大的挑战,来自房地产的「按市价估值」。大量次贷房地产资产,被打包放入特别投资工具。许多房贷已经成为坏帐,但是清盘官(servicer)还没有拍卖清货。美国房价因此尚未大跌,银行的资产也是以此市价估值的。不过,房价几乎肯定难以长期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次级按揭贷款的断供率已近40%,经济衰退之下就业市场明显恶化,当年有正常收入有能力供楼的人士的财务状况也出现问题,断供率也开始上升。一旦有人「跳楼大减价」,在「按市价估值」机制下,少数房屋的甩卖可能影响到上千万住宅的价格,由此影响到银行整个按揭贷款组合的估值,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拨备。如果说金融资产估值缩水对投资银行打击甚大,住宅按揭估值缩水对零售银行的冲击一定不小。此外还有开始出现危机征兆的商业按揭,以及相关衍生产品。
从任何意义上说,次贷危机的最坏时刻尚未到来,新的可能更大的动荡随时可以发生。贝尔斯登被收购,只能说次贷危机中的一个浪潮得到平息。在今后的市场动荡中,不排除还有其它银行、投资银行大幅亏损,甚至资本金尽失,股权易手。
不过冬天再冷,春天总会来临。当市场价格基本理顺,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资产组合基本完成市价估值程序,则意味金融黑洞大体得到清理,银行再意外地宣布巨额拨备的机会开始变小。
市场是有效率的。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可以通过资产价格反映出来。消费放缓,信用卡坏帐上升,也可以通过价格反映出来。市场厌恶的是不确定性,是因「按市价估值」可能造成的金融企业倒闭,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风险。这是一般分析难以量化的,价格变化难以体现的。次贷危机的动荡之源在此,持续多久、为害多深也取决于此。
金融市场的「按市价估值」刚刚开始,房地产市场则仍在胶着状态。次贷危机的第二只鞋,似乎听到悉悉嗦嗦的解鞋带声,不过还没有落下。
(本文原载于经济通,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