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叶的这3篇文章“耐人寻味”!
(2021-05-15 15:44:56)编者按吴玉叶说:“做事业与做官皆如同放风筝,可以有雄心壮志把风筝做至最大,让风筝飞得奇高,但放风筝的人却不可以随之升空,而应该恰恰相反——风筝越大、飞得越高,越要稳稳地站立于大地。这样,人和风筝才能保全,至少不会栽大跟头!”
基于这种理念,吴玉叶多次这样告诫自己:“我愿一辈子做学生”“我不是音乐工作者”“我就是个劳动者”。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还用这三句话作为标题白纸黑字写成文章,收录在他正式出版的书中。据悉,《我愿一辈子做学生》写于20多年前的1998年,《我不是音乐工作者》写于5年前的2016年,《我就是个劳动者》写于去年。现把这3篇文章摘录于后,与读者朋友分享。
我愿一辈子做学生
吴玉叶
一天,一个朋友请我吃饭,又邀请了几个朋友陪我。刚端起酒杯,他突然让我喊另一个朋友为老师。——这虽然只是酒桌上的说笑,但我觉得他说得也有一定道理。
如果按照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训导,那人与人之间岂不都是互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这就叫“相互学习”。实际上,任何一个人,他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强于别人。比如毛泽东,他种地就不如农民,画画就不如画家,更不用说德语、日语、法语、俄语、物理、化学等等了——要论起这些方面来,毛泽东就是“当之无愧”的小学生了。
其实,人也不仅仅是互为学生、老师,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而且还要向飞禽走兽学习。正如被马克思称为“实验科学家和第一个博学多才的希腊人”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言:“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那儿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儿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儿那儿学会了歌唱。”
如此说来,我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比较而言,我还是愿意一辈子做学生——不仅拜他人为师,向他人学习;也拜禽兽为师,向飞禽走兽学习,从它们那里获得灵感和启迪。
写于1998年9月28日
我不是音乐工作者
吴玉叶
《吴玉叶词曲集》(第四辑)正式出版了。我为此真诚地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一切人士。
第四辑和前三辑的根本区别在于:前三辑都是我作词的作品;第四辑除了我作词的作品外,还有我作曲的作品——有声乐作品,也有器乐作品。
尽管如此,我也要郑重声明:我依然不是音乐工作者,希望朋友们也不要把我看作音乐圈里的人。
我早已声明过:我创作歌词、歌曲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我在做人做官研究方面的思想理念,仅此而已、而已!
思想家卢梭创造了简谱,他依然是思想家而不是音乐家;思想者吴玉叶创作了音乐作品,也依然是思想者而不是音乐工作者。
就说这些,是为序。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一切人士!
写于2016年12月18日
我就是个劳动者
吴玉叶
尽管有主流媒体介绍说“吴玉叶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词作家”。可我仍然坚定地这样告诫自己:我此生决不称自己为“家”,主要是不想因此受累受害——不尽知其害,则不能尽知其利。至于百年之后,人们怎么称呼我、评定我,那我就管不着了——说我是思想家也好、词作家也罢,都不再与我有一分钱的关系,因为我那时已油尽灯灭、化为灰烬,看不到也听不到了。
在我的记忆中,从我曾祖父到我父亲这一辈,几代人都是劳动者。我呢,也是劳动者。区别只是,他们在农村劳动,而我在城市劳动;他们是体力劳动者,我是脑力劳动者。
其实,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我现在拥有许多的“者”:新闻工作者、做人做官研究者、思想者、政治理论工作者、词曲作者。“者”,在我解释,就是“的人”之意,加上前边的一串字,则表示“做什么的人”——仅此而已。若要把这些“者”归到一个“者”中,毋庸置疑就都得归入“劳动者”中。
所以,总体来说,我就是个劳动者——无论是“思想的劳动者”,还是“劳动的思想者”,终归都是“劳动者”。其实,由此广泛推之,所有的“创作者”也都是“劳动者”。
定稿于2021年4月1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