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书之缘起

(2015-11-30 08:53:42)
标签:

吴玉叶

此书之缘起

http://www.zrzgw.cn/System/UploadFile/2015/11/28/20151128161453943.jpg

    《做人做官·中外名人名言》的“书稿”,早在几个月前就弄出来了。为能听到宝贵意见,我们就做了十几本“模仿样书”分别送给《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刘书忱和《中国新闻出版报》原总编辑张芬之等一些朋友。他们不仅认真看了,还思考了一番,提出了宝贵意见。

    下面,我就说说这本书的缘起。凡事皆有因,世上没有无因之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几乎不用推理,大家就会明白:我们之所以要做这本书,肯定会有它的原因。

    最初的一个因,则源于我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做人做官·思想观点归纳篇》(以下简称《归纳篇》)这本书。这本书面向全国新华书店、网络书店发行一段时间之后,没想到,还颇受欢迎,有几家民营书店竟然多次电话联系我们,希望直接从我们这里进货。《归纳篇》里的思想观点,是从我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做人做官·理论篇》(第一卷)、《做人做官·理论篇》(第二卷)和《怎样当好一把手》等8本书里选摘的,主要都是我个人在研究做人做官方面的思想观点。《归纳篇》如此受欢迎这种情况的出现,引发了我如下思考:我的思想观点能让许多人产生兴趣,中外名家的岂不更受欢迎。尽管我当时有了这个想法,实际上也只能是有了这一想法的种子,却并没有急于把这个种子植入土地,让它快速地成长发展。也就是说,在当时我还仅仅是有这么一点想法而没有付诸行动。

    后来,也就是在两年前吧,我遇到了一个叫李本和的人。闲聊时,我向他说起了这一想法。没想到,我们一见如故、一拍即合。是他让我下定决心把这个种子果断地植入土地之中,让想法付诸了行动。因为他当时是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的馆长,他们图书馆存有大量的图书。在这些图书中,也很容易寻找到中外名人谈做人做官的箴言警句,并且他还爽快地答应安排几个工作人员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为了能顺利地开展这项工作,他还决定投入万元左右买几只扫描笔……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条件的。只有具备了应该具备的条件,才能做事,才能做成事。还有,做成事的前提是:想法要靠谱,做法也要靠谱。这个“想”和“做”的主体都是人,因此,关键是人要靠谱。据李本和先生的伯乐、老领导、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黄家海介绍,李本和就是一个很靠谱的人。黄家海先生曾这样对我说,他任常务副校长时,有一次到铜陵市委党校调研,发现了当时在铜陵党校任教的李本和。据该校领导和一些教师反映,李本和的人品、学识和教学能力在该校都是出类拔萃的,学员也最喜欢听他的课,他年年被评为“优”。黄家海先生是个爱才之人,尤其喜欢德才兼优者。他当时就找到铜陵市委主要领导协商,很快就把李本和调到了省委党校任教。到了省委党校工作后,李本和不辜负领导的厚望,成了省委党校首批“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主持和参与撰写出版了6部著作,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60余篇论文。另外,他主持撰写的有关资政报告,曾3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他主持撰写的著作《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第八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现在,他还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区域开发战略升级”的研究。

    除了李本和及其几位部下参与这本书的选稿工作之外,我们还邀请了黄家海同志(他曾有4本著作问世)、张万宽同志(中共安徽省委原副秘书长)、汪言海同志(《安徽日报》原理论部主任,出版过好几本新闻方面的专著)参与此书的选稿等工作。他们也都是这本书的副主编,在策划、选稿、校对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尤其在前期的选稿方面,都作出了大量的工作。这三位同志也都是真干事、干真事,在说与做方面都很靠谱的人。

    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有了想法之后,遇到了支持的人——这个主要条件具备了之后,事情就会慢慢地做起来了。此书的缘起就这么简单,一点儿也不复杂。尽管如此,我不说出来,读者也是无法知晓的。

    在看正文之前,先看看《此书之缘起》,总能多知道一些“所以然”吧。

写于2015年11月19日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