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背后的故事
——与朋友张先生闲谈实录之二
http://www.zrzgw.cn/System/UploadFile/2014/8/16/2014816114630788.jpg
吴玉叶
作者按语
《歌曲背后的故事》,是日前在我北京的办公室与一位张姓先生闲聊的实录。“之一”发表后,深受网友喜爱;有的朋友还打来电话,催促着我快速把“之二”发表出来。既然有人愿意看,又催那么急,我只好遵命了。
张:你写的第一首歌词,是为你们报社写的;第二首,是为你的研究对象写的。经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不过,我还有不明白的,就是你后来又接着写那么多,比如说《百姓之歌》《军人之歌》《老年人之歌》《青年人之歌》《检察官之歌》《包公之歌》,还有什么《人生路上》《你我的梦》《母亲之歌》《向前向前》等等,这又是为何呢?
吴:后来我写作的这些歌词,仍然是想用歌声传播我在做人做官研究方面的思想理念,只是题材与受众对象有所不同而已。
其实在写作每一首歌词的时候,我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的,比如说《百姓之歌》。我为什么在写了《公仆之歌》之后,紧接着要写这首歌呢?这是因为,我觉得公仆们的素质提高与老百姓的素质提高,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而应该是统一的、同时的。何况,在我国十三四亿人口这个泱泱大国里,公仆们所占的比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都是老百姓;并且这些公仆在没有成为公仆之前和退休之后,也还都是老百姓嘛!所以,用歌声向这个庞大的群体传播一点中国历史、传播一点保家卫国的思想理念、传播一点强国的梦想,以及实现强国梦想的方法和手段,便成了我急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牵引着我去为这个群体写一首歌词的最原始的动因和动力。基于这样的想法和考虑,我继《公仆之歌》之后,便很快就写了《百姓之歌》。
张:你当时是如何构思这首歌词的呢?
吴:首先,我就像写《公仆之歌》一样,在第一句里就明确了第一人称的身份——“我是老百姓”;接着便进一步说明,你是哪里的老百姓——“中国的老百姓”;再接着,我便有了这样的构思:咱们作为中国的老百姓,懂不懂得中国的历史啊?仅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有好几千年了,那么久远的历史,那么多的历史内容,怎么能说清讲明呢。我思考再三之后认为,我一定要用两句话,并且还一定要是通俗易懂、一听就能明白的话,来高度概括中国的历史。后来写进歌词里的这两句话便是“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我们也有难忘的耻辱”。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崔伟听完这首歌后,兴奋地这样对我说:“玉叶,你能用两句话高度概括中国历史,能用两句话把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喜’和‘痛’准确地讲了出来,我看很不简单。听完了你作词的几首歌曲,我就能感受到咱们做人做官课题研究的潜力、就能看到它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希望。祝贺你啊!”
多年以来,在我内心深处,在不忘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同时,更加不会忘记我们屈辱的历史。我认为,只有牢牢地记住我们屈辱的历史,才更能激发我们向上的力量,才更能增加我们的自强意识和强国理念。
接下来的歌词是“风风雨雨、花开花落,汇成了抹不去的抹不去的歌……”。“风风雨雨、花开花落”指的是人世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兴替。所以,在总政歌舞团录音棚录这首歌的时候,我和演唱者——总政歌舞团的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说:“丽达同志,请你一定要唱出歌词里面的内涵,尤其一定要唱出沧桑、悲凉、无奈和屈辱的历史。”为了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王丽达同志也很刻苦、认真,反复唱了好几遍……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作词的另一首歌《人生路上》的演唱者——空政文工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她在今年7月19日下午接受我们中国做人做官研究网视频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我的歌词时说:“有的话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句歌词,其中包含着词作者很深的寓意和很多的想法在里面……”王莉说得很对,事实确实是这样的。比如说,那句“汇成了抹不去的抹不去的歌”,你就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看去理解,你就得想到这字里面有什么意思、什么内涵,有着作者的什么想法。所谓“抹不去的歌”,它指的是抹不去的历史——无论是五千年的文明,还是屈辱的历史,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记载在史书上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是了解和知道的;所以说,是抹不去的。古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话是对的。但是,我觉得仅仅知道“兴替”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中国的老百姓,我们不仅要知道“兴替”,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振作起来、自强起来,每个人都要做好最强的自己,然后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尽快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起来,不要再重蹈那些屈辱的场景和屈辱的历史。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有尽快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想。我们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不受屈辱——千道理万道理,这才是真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强国梦呢,我在《百姓之歌》这首歌词里这样写道:“我们唱着文明的歌儿,用行动实现强国梦想”“我们唱着幸福的歌儿,用智慧实现强国梦想”。那也就是说,作为中国的老百姓,不懂得中国的历史是不行的;但仅仅是懂得也是不够的,还应该要有强己强国的梦想,还应该要懂得靠行动和智慧这两件法宝去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之所以写作《百姓之歌》的真实想法和目的。
张:我听过你作词的《军人之歌》这首歌曲,歌词前几句好像是这样的:“我是军人,中国的军人,想到屈辱的历史我就心碎,夜半常流泪。屈辱的历史挥之不去,挥之不去,我日夜都在梦想着成为一个战神,保家卫国,浇铸军魂。”
吴:是这样的。
张:在《百姓之歌》和《军人之歌》这两首歌词里,你都提到了我们屈辱的历史。
吴:是的。我认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军人,只要不忘记我们屈辱的历史,只要能把这种屈辱的历史化作一种愤怒向前向上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就一定能够震惊世界。对于光荣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这样美好的东西,我们也是应该牢记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牢记住屈辱的历史。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哀兵必胜”。这种思想理念,与我在歌词里面所传播的思想理念,都是一样的——总之,牢记住屈辱的历史,多一些忧患意识,这对于我们是大有好处的。
说起这些,便让我联想到了一件相关的小事。最早,我是想把《军人之歌》这首歌词交给一位军人作曲家谱曲的,可他看过歌词之后却这样对我说:“吴老师啊,现在都是讲和平、团结、友谊,你怎么谈起了屈辱的历史啦?”还说:“你在歌词中讲‘我日夜都在梦想着成为一个战神’,这与大环境不吻合啊,好像马上要打仗似的。这样的歌词谱出来,也没有歌唱家愿意唱啊……”
这是今年3月份的事。我听他讲完这些,担心他有了这种想法谱不了好曲子,就把这首歌词交给了作曲家吴小平了。吴小平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江苏省音协副主席,此人知书达理、为人谦恭,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作曲水平远远高于一般人。我和他合作了好几首歌曲,每一首都令我十分满意,也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军人之歌》一经他谱曲,那旋律,不仅与我的歌词高度契合,而且也非常美妙动人,——有的地方是如泣如诉,让人哀伤;有的地方则是激昂澎湃,催人奋进,还能让人充满斗志!
简谱出来之后,我对吴小平同志说:“一定要请军队男一号阎维文唱!”
在总政歌舞团演唱、录制这首歌的时候,阎维文同志特别下功夫。录音之前,他说:“我先拉拉嗓子。”正式录音的时候,他充满了激情,演唱得特别认真,不厌其烦地反复演唱。为了追求更佳效果,三分钟左右的一首歌,他却花了四五十分钟的时间演唱。他这种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令我感动、钦佩。阎维文同志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下那么大的功夫唱这首歌呢?我觉得他一定是读懂了这首歌词的内涵和意义,他一定是有着和我一样的想法——用歌声告诉军人们不要忘记屈辱的历史,用歌声激发军人们更加昂扬的斗志!
张:听说《解放军报》原总编辑杨子才十分喜爱、特别称赞《军人之歌》?
吴:是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应该把这首歌推荐给军中首长,以便于早日在军中传唱。他还说他相信阎维文会在适当的时机在军中演唱推广这首歌的。
张:哎,跟你这么一聊啊,确实还能从你口中了解到不少歌曲背后的故事。
吴:这方面的故事,确实有不少。如果你愿意听,我就慢慢地向你道来(笑)。
写于2014年8月15日下午
http://www.zrzgw.cn/System/UploadFile/2014/8/16/2014816114030867.jpg
《吴玉叶作词歌曲集(第一辑)》
http://www.zrzgw.cn/System/UploadFile/2014/8/16/2014816114030229.jpg
《吴玉叶作词歌曲集(第二辑)》
http://www.zrzgw.cn/System/UploadFile/2015/3/25/201532583538237.jpg
《吴玉叶作词歌曲集(第三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