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君的续集
吴玉叶
《F君退休后的遭遇给为官者的启示》在5月20日出版的《做人做官研究》(内部资料)上刊登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多数人认为,F君的遭遇带有普遍性。但是,对于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还有一些人却不知晓。
有的认为,我对F君这样的人不屑一顾。
还有的认为,我的这篇文章无疑是对F君式的人物最幽默的讽刺和最有力的一记耳光。
其实,这都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与我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我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我们一定要善待退休后的老人。无论他们在位时表演得如何、表现得如何,既然退休了,就让他们安心休息、安度晚年吧,我们应该学着克制自己,努力善待和包容他们;二、我虽然明着是写一个退休者的遭遇,但实际上是暗暗地在启示那些在位的领导者,希望他们能把F君的遭遇作为一面镜子,不断地照照自己的言行,是否规范,是否合法,是否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拥护,——他们若能经常这般地提醒着自己,退休后就几乎不会重蹈F君的覆辙了;三、F君的遭遇固然令人深省,但是,只要是为党、为民、为大多数人在工作着,就不要怕得罪人,因为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得罪几个人,甚至再多一些,也是无所谓的,——我们应该有一种“担当生前事不计身后名”的大无畏精神!
可是,有些人为什么却曲解了我的本意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我在那篇文章里讲述了三个故事和几位朋友针对那三个故事而生发的感想,并没有谈出我自己的真实意图,所以他们就见仁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了;二、针对我的有些文章,我曾多次非常明确地提醒过读者和我的朋友,要么不看,要么就用心看、仔细看,否则,就很难理解我的真正意图,或者不能完全理解我的真正意图。我发现,有政治头脑的和有一定谋略的以及我的知音最容易理解我每篇文章的真正用意,而那些纯书生和走马观花者是最容易误解或曲解我本意的人。纯书生的脑子往往不知道转圈,不善于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走马观花者呢,则是因为粗枝大叶……
说到文章的不易理解这个问题,我突然想起了西方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用对话写成的,他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述思想方式,运用于学术的讨论,常常以苏格拉底作主角,运用潇洒幽默的笔调,又随时使用比喻和神话。如此一来,就往往使人不易理解他说的真正含义。所以,朱光潜先生才说: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必须仔细琢磨。
作者在布局谋篇和行文过程中,之所以不让人轻易理解他的真正用意和思想,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聪明的作者往往会考虑到由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作者不得不用曲笔。说到用曲笔,不要说其他人了,就是被称作“斗士”的鲁迅,有时不也得使用吗?对他们这样的做法,我们不能用“怕”字来解释,因为这是他们运用于写作中的一种谋略和智慧。因此,对于基于这种考虑的作者的作品,我们若要知其真正的思想和用意,就应该用心去读,仔细琢磨。
写于2010年6月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