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同身份的人,说相同的话,做相同的事,则有着不同的结果

(2009-08-26 23:06:43)
标签:

杂谈

不同身份的人,说相同的话,
做相同的事,则有着不同的结果

吴玉叶

 

    看这标题,肯定有人嗤鼻:“这么长啊,真臭!”
    我说朋友啊,这不算长,——只能说明你没见过更长的。鲁迅的一篇杂文标题——《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题目加标点有40字呢。就这,也没听说过“臭”,只听说过“开了长篇杂文标题之先河,这样的标题就引人入胜”呢!
    “咦!你还敢和鲁迅比呀?”“有人”会惊讶地这样质问。
    我揣摩,“有人”的心理变化应该是这样的:一、他们读的书太少,故不知有比我这更长的标题,少见多怪又自以为是,还真以为自己高明,而我不懂“炼句”呢!二、当得知有更长的标题,且出自鲁迅之手时,其思想就快速地从一个问题又滑向另一个问题:“你还敢和鲁迅比呀?”
    在现实生活中,和“有人”之类的人,是难以说清的。因为他们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人”服人——什么叫对,什么叫错?什么叫好,什么叫坏?在他们看来,关键是要看谁说的,谁做的!——呜呼哀哉!
    怪不得我父亲常说那件事呢!——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堂姐出嫁没几天,她婆家人请媒人和亲家吃饭。我父亲被请去了(他当时是生产队会计)。我堂姐的公公(是另一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把当时的公社书记也请去了。北方农村办红白喜事,酒桌上总少不了一盘“大肥肉”。那天,我堂姐家也跟风随俗,上了那份肉。公社书记一见,眼睛顿时一亮,连捡几块放在嘴里,一边吃着一边说:“好吃……好吃……真好吃!”我父亲回来后就说:“乖乖,这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哩,他那样狼吞虎咽,跟多年没吃过肉似的,大家还都称赞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要是换成我,人家还不把我的鼻子和脊梁骨戳断呀!肯定说我穷得八辈子没吃过肉了……”
    怪不得有一次我熊我弟弟,说他买双鞋子花几百元太奢侈了,他死活不服呢!他说:“我和你不一样,你花十块八块的穿双布鞋,人家会夸你朴素,更加尊重你;可这搁在我身上,就大不一样了——人家会觉得我混得差,看不起我!”
    怪不得我朋友张先生说:“玉叶,你别以为你出过几本书了,若是鲁迅的《秋夜》开头两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换作是你写的,肯定遭人臭呢!”
    怪不得某大学的一个哲学教授对我说:“世间的事真奇怪,我公开场合夸过几次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好,都遭到驳斥和反对。可当温总理一说它好,并经常读它时,它就很快炙手可热——由以往的少人问津一跃升至当年的畅销书榜首……”
    ……
    ——我为此还时常地惊讶和沉思呢!不同身份的人,说相同的话,做相同的事,为何就有着不同的结果呢?其根源又是什么?思思想想,愈思愈想,就愈觉得挺有意思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