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智慧

(2007-07-07 13:47:44)

何谓智慧

吴玉叶

 

    有人说哲学就是智慧。我说不对,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爱智慧并不等于就有智慧,这是两码事。还有人说知识就是智慧。我说也不对,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不可以传授。知识是知识,智慧是智慧,这也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不能相互等同。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对此有精辟见解,他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这方面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似,他说:“虽然我们的时代在知识上远远超过过去任何时代,但是在智慧上却一直没有太多的增加。”我国现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认为:“不是有了知识就自然而然有智慧了,这里还有一个运用知识的问题。中国从前就笑话那些‘老学究’,因为他们有知识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智慧的高度。”
    那么,到底何谓智慧呢?
    我赞同钱学森的说法,智慧就是比聪明、机灵、智能以及智力高几个层次的东西,它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活动”。具体地说,一个有智慧的人,必须是懂得大道理的人。
    怎样才算是懂得大道理呢?我认为:
    一是要“知变”。就是要懂得世上除了“变”这一点是不变的外,所有的人,乃至宇宙所有的物,都会变化,都要变化。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之中。世上没有不变的人,也没有不变的物,非变不可!
    有智慧的人,不仅懂得万物皆变的道理,而且还能适应变化。他们无论做大中小事,一般事先都会有个计划,一切按计划行事。但是,由于事事皆在变化之中,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他们会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快速调整计划,而不会机械教条,死抱着以前的计划不变。
    二是要“知轻重缓急”。因为每天都有许多问题等待思考,有许多事情等待去做,但又不能同时进行,更不能想到哪是哪,碰到啥做啥,只有把许多问题和事情放在一起比较,看看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先挑重的急的思考,先拣重的急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是要“知内信与外信”。这里所说的“信”,是指“信用”。“内信”是指对自己守信,“外信”则是指对他人守信。凡是有智慧懂得大道理的人,一般都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和止恶向善的心,并且也能讲到做到守“内信”。这样的人,由于有了“止恶向善”的想法,且能讲到做到,同时也懂得“轻诺者必寡信”的道理,因此,不会随意对人许诺;凡许下的诺言也都是思考后的决定,除了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一般都会件件兑现,能够做到守“外信”。
    四是要“知生与死”。凡有智慧明白大道理的人,对人生的态度都是很明朗很明确的:他们知道世上没有不死的人,知道有生必有死的道理,因此不做“长生不老”梦,更不会为长生不老求仙拜神。他们也珍惜生命,但同时又能把它置之度外。
    五是要“知祸与福”。就是要知道祸与福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同时存在的;不是独自前行的,而是结伴而行的;不是独自发展的,而是共同发展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会像《淮南子·人间训》中的那位善术者那样,遇到“祸”,就不会过于悲观,因为知道其中还有“福”的一面;遇到“福”,也不会过于高兴,因为知道其中也有“祸”的一面。能做到这样,无论遇到“祸”还是“福”,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会因“祸”而丧志,也不会因“福”而忘形。
    除此外,还要懂得祸与福相互转化的道理。所谓相互转化,实际上就是它们双方相互较劲、相互斗争的过程和结果。它们往往此强彼弱、此消彼长,不可能止于一种状态而永远不变。它们就像四季更替一样,不断地变化,所谓“祸福无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见“祸”思“福”、见“福”思“祸”。
    六是要“知成与败”。凡有智慧者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无风无险的成功;有成必有败,为成难避败的道理,因此,在必要情况下敢于冒险不怕失败。他们不会鲁莽从事,但都具有敢字当头的精神。纵观古今中外一些有智慧的英雄人物莫不如此。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是不是懂得以上几点就具有智慧了呢?
    我认为不是,只能说这是有智慧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是说仅仅懂得以上几点就具有智慧了。因为,智慧所包含的还不止这些。即使仅有这些,你又都懂得了,也还有个如何运用的问题。这个就比较玄妙了!
    或许还有人问:智慧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呢?
    我认为,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以上所说,只是我个人对“何谓智慧”的理解,不一定符合他人“口味”,更不一定句句正确。我只是有了这种想法,就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商讨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