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溯源古唐州

(2020-06-25 18:16:00)

     溯源古唐州

                                         宋云奇

                                             原创散文-溯源古唐州

                                            1

唐州,今唐河县之古名。唐河县名,又来自古老的唐河。然则唐河之水,古时又称沘水泗水、泌河故而唐河之县,古时亦称州、泌州、泗州、唐州。

唐河,古老而悠远,已在南阳盆地东缘,流淌千万忆年。她发源于伏牛、桐柏两山握手处。两山发二水,赵河与潘河,相合为唐河,穿社旗,经唐州,过新野,至湖北襄阳,与白河相汇,更名改姓唐白河,注入汉水,终入长江。为南阳境内第二长河流。

                                            2

唐河于古宛盆地淙淙流淌,万年不倦,忆年不息,滋润生养一河两岸草木青翠,万物葳蕤;孕育催生方城、社旗、唐州、新野四地生民繁衍旺盛,生生不息。若果,我们将唐河之水,比作一棵枝蔓千古的长春之藤,那么她所联结的方城、社旗、唐州、新野四个州县,就是这棵春藤之上结出的四枚金瓜。四枚金瓜橙红鲜亮,古韵幽悠,醇香酽醴,韵致绵长。都曾在历史上,出现过别于其他县域的辉煌,即下辖数县的州郡之邑的经历。

当然,缘于唐州地处唐河最宽阔涌盛的位置,得益唐河泽润滋养更多,承接唐河恩惠施予更多,而且从古至今,处于长安、洛宛通往东南之信阳、随枣、江淮、江浙的水陆咽喉要道,历史上先后立国治州,所以说唐州是四枚金瓜中最大最重的一颗,当不为过。

翻开煌煌史籍,记载唐域始于代。夏朝域属豫州。商时期,唐域先后为申谢国属地;两汉时代至三国,属南阳郡。晋至南北朝,域内辖属变化较大,历为州、县治所变化亦大唐代始为唐州,属山南东道宋属京西南路金属南京路,元属南阳府

代废州复县。清朝至民国一直延续,直至现今。

由上史料看出,唐宋金元是唐河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南阳处于南北政权割据争夺中心,备受战乱兵火扰掠焚损,早已城不为“城”,郡难为“郡”,不能担当南阳盆地统领之位,于是相对偏隅的唐、邓两地,开始设置州邑,并将原来南阳郡所辖县域一分为二。唐州管辖泌阳、桐柏、社旗、方城、唐河五县,长达七百年之久。

                                                3   

                                                原创散文-溯源古唐州                             

唐河县历史上曾经称“国”——唐国与蓼国,唐国无考,蓼国于现今唐河县湖阳镇

    《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湖阳县,“故蓼国也”。古蓼国都邑在今唐河县南湖阳镇,东北依蓼山。古蓼国辖境,当于今唐河县南部,湖北枣阳北部,包括桐柏、随州一部分。蓼国东依蓼山,山顶有五代晋天福七年所建的蓼山神祠(蓼王庙)遗址南傍蓼阳蓼阴二河。《湖阳镇志》记载:蓼王庙:位于蓼山顶,四合院,石砌墙,石板坡面,整个建筑无木料,建于春秋时期。为纪念在大禹时代治水有功的蓼王而修建。

蓼国国姓为廖,属于黄帝后裔。廖叔安为西蓼国开国国君,后人以国为姓,称廖氏。是世界廖氏发祥地。公元前639年亡于强楚蓼国灭亡后,蓼氏后人为了生存,举族向东、北方迁移,在固始、安丰等地建立多个蓼国,史称东蓼。

国灭楚,于原蓼国地域置胡阳县。汉以城南徽子湖之因,始为湖阳县。地跨今唐河县南枣阳市北,属南阳郡。县邑在今湖阳镇。两汉延续,直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及宋朝,湖阳一直为县元代废除。

史料记载湖阳于东汉时期刘秀起兵反莽,建立霸业的重要基地刘秀的外公樊重舅舅樊宏都是湖阳新店人。樊重一家忠贤节俭,勤勉为人,德高望重,不骄不纵,为刘秀建立东汉以及治理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刘秀感恩戴德,登基后追谥外公樊重为寿张敬侯,舅舅樊宏为寿张侯,其弟樊丹为射阳侯,侄子樊寻为玄乡侯。樊宏去世后,其子樊鯈继承寿张侯爵位,又封次子樊茂为平望侯,一族五人尽皆封侯

除了樊重一家,刘秀手下大将马武、陈朋、马茂、武谭等皆为湖阳人。公元8年刘秀称帝后,将其大姐刘黄于此史称湖阳公主。现湖阳镇南一公里处,有湖阳公主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原创散文-溯源古唐州

  走近唐河县城,最有名最醒目的古迹,就是两座古塔——泗州塔与文峰塔。

泗洲塔位于唐河县城新春路北段,现在的县宾馆院内,为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寺塔离天一丈八”之称。始建于宋绍圣二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1963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塔亦称菩提寺塔,原本位于菩提寺内。现今寺已不在,唯留一座矗天雄塔凌空而立,昭示着昔日菩提寺的繁盛与荣耀。泗洲寺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外形系八棱锥形,全11级,总高50米。塔塔基,边长7.6米。每层塔身均有一门,下置砖雕斗拱,转角有风铎,檐下为平座由一层进塔,可见塔内砌有青砖心柱,绕围心柱四周,有88级螺旋台阶可登塔顶;二层塔身外壁之上,嵌刻有59尊小巧精致的释迦牟尼佛像;四层外壁上面,镌嵌有6尊佛像,佛像高21厘米,端坐于莲花须弥座上。塔身翼角,有砖雕龙首80条,悬于塔外33厘米,雕龙口衔铁环,环系风铎,风起铎鸣,梵音悠长。塔顶为八条攒尖式,华盖碧绿琉璃瓦,流苏俯莲、覆钵,最高处为巨大绿色宝瓶,熠熠生辉,普照人间。

该塔修建至今,近千年来,屡遭风霜雨雪侵蚀,还有战火人祸破坏,多有损伤,明洪武万历乾隆年间数次重修。近年来又经唐河县大规模整修,才保持现在完好模样。据说塔顶,有时会冒白烟,名为“古塔凌烟”。为古时唐河八大景之一。

…… ……

文峰塔位于唐河县城东南,始建于明末清初,据说时为培植唐河文风,弘扬圣贤学风兴建。文峰塔为仿楼阁式砖塔,塔身呈八边形,身分九级。塔身通高30米。外形挺拔隽秀犹如一支饱蘸浓墨神来之笔,然屹立于县城之郊,与泗州寺塔遥相呼应形成“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美妙景观

塔一至八级塔檐以砖出外椁栏,呈现斗拱平座九级塔椁仅有外椁斗拱,无有砖砌平座。一级塔身为实体,二至九级塔中空二至五级为圆形,以上部分为方形二四五六八级上,拱形门四级东西两方向,镶嵌石雕佛龛,身高25.6厘米九级南、北二方位,刻精巧佛龛,身高16.22厘米四座佛像面容恬静,姿态优雅,袈裟飘动,笑看人间。实属砖雕艺术中的精妙之作

此外,塔身二级正南、西南方向,还镶嵌有汉白玉塔铭一块,铭长120厘米,宽55厘米铭文507字,记载了清康熙十年维修塔的塔身之上,分别用长120厘米55厘米的大理石刻有太乙、甲秀、光联、天中样;二级东南方向,镌嵌有“凤凰朝目”图案这些文字与画工精细,法纯熟,雄浑遒劲研究明清书法、石刻艺术宝贵资料。

塔顶为1米多高的铜质塔刹,有宝珠和基座,四周以铁链固定于塔顶。远近观之,雄拔峭立,刺破云天,金光闪烁,辉耀人寰。

                                            5

                                            原创散文-溯源古唐州


览罢文峰塔,必瞻冯友兰。因其为天上文曲,下凡人间,出生于唐河县祁仪镇,自幼聪慧过人,勤勉好学,终成中国现当代文史巨擘、哲学泰斗,唐河人的骄傲。

冯友兰纪念馆,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唐河县城西隅,毗邻唐河,紧靠国道。不远处凤山植物园坡青水秀,植物葳蕤;近邻有滨河公园曲径绕堤,林带逶迤;周边是冯友兰湿地公园水波潋滟,草青树绿,松柏遒劲,风景如画。环境静谧清幽,交通十分便利。

怀着由衷虔敬,踱至纪念馆前。于冯友兰汉白玉半身塑像前躬身而立,默然致礼。礼毕,走进馆门。整个纪念馆一正两厢,三进四合,青瓦粉墙,朱红门窗,显得既幽静又热烈,既清雅又凡常。据说此馆设计,保留了唐河祁仪镇冯友兰故居之原始风貌,尽可能运用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建筑要素,较全面地展示了一代哲学泰斗生平起居、工作学习、攻读钻研、著书立说之经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瞻仰文化前辈、学习其不懈钻研攻关执著精神的好场地。

纪念馆共设展厅十余处,按顺序分别会客厅、父母居室、兄弟居室、沅君居室、影视厅、友兰展室、老学堂、家族遗物陈列室、书画展厅、家族名流展厅、冯学研究概况展厅、友兰与故乡展厅、魅力唐河展厅、中外哲学家展厅、著作展室。馆门匾额冯友兰纪念馆几个著名书法家杨辛题写较小进士匾额,是光绪二十四年,冯友兰父亲冯台异科举折桂,中三甲进士,冯家挂进士牌匾,一时成为祁仪盛事。

循序览完展厅内容,心绪卷荡踱出馆外,脑际除却敬仰就是感慨:冯友兰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然则他的了不起,是得益于背后那个了不起的家族啊!

祖父冯玉文虽为商贾,却,知书识礼,洞透人生,重视教育。经商挣了钱,却清醒认识到“富贵何足荣,清贫岂为苦?试观富贵人,谁免一抔土!我无旷达识,至理颇先睹。”因此,对三个孩子的教育十分严格。三子女中,考中秀才一人考中进士

冯台异,即是考中进士那一位,于光绪十五年中举,后受清廷赐予同进士。

冯家有善诗家风冯玉文有《梅村诗稿》二子中,冯云异有《知非斋诗集》,冯台异有《复斋诗集》一女士钧亦善诗文,不幸十八岁时病逝冯家将生前诗作辑为《梅花窗诗草》。冯氏一家出了四本诗集,此乃很少见文化奇观。

到冯友兰这一代,更是了不得。本人是文史家、教育家、哲学泰斗;夫人任载坤是清末革命家任芝铭女儿,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当过校长。后为冯友兰专心学术,放弃了自己事业,专司家务。弟弟冯景兰是地质教育家、矿床学家、地貌学家妹妹冯沅君是一代才女,现代学者继陈衡哲、冰心、庐隐之后的又著名女作家丈夫陆侃如亦是有名学者堂妹冯让兰北师大毕业,因病放弃事业,成为同班同学、哲学史家张岱年夫人

冯友兰育有二子二女长女冯钟琏西南联大毕业,北京31中优秀教师,1975英年早逝;老二冯钟辽西南联大读书时从军抗日,参加滇西反攻战役,后去美国成为锅炉专家

次女,冯钟璞,笔名宗璞著名作家,长篇小说《东藏记》曾获六届茅盾文学奖老四冯钟越,我国飞机强度专家,专业成就十分突出,可惜51岁就病逝了。

冯友兰曾说:“家也是小社会,一家有一家的风尚,即所谓家风是也。一个人可谓其家风所化。”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家风内涵与影响作用之大,真的不可低估小瞧“冯门望族”的血脉渊源与人文精神,应该启迪我们深深思索。冯氏几代人的卓然成就与传奇故事,仍在激励着鼓舞着无数后人,于人文攀登的路上,执著奋进,铿然前行

                                           6

当然,作为历史悠远的唐河县,人文积淀十分沉郁丰厚。除却上文提到的古蓼国、州、泌州、泗州、唐州,泗州塔、文峰塔与冯友兰纪念馆,还有不少人文蕴含丰郁的好地方。

比如唐河文庙;湖阳公主墓湖阳龙泉禅寺;白玉山普化寺寨茨岗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传说大禹治水时系舟的石柱山;唐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等……

                                           原创散文-溯源古唐州

石柱山森林公园位于唐河县城南,横跨祁仪与马振抚两个乡镇,山体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山顶两块大石屹立如柱,高十余米,故称“石柱擎天”,传为大禹导淮治水系舟处。为唐河县八大景之一。景区内有和蚌献瑞鹰视苍穹平湖醉春金蟾祈福等景点雄、奇、险、秀、幽五景为一体,是一个游山玩水、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那天去石柱山,正值煦风万里春光明媚,杨柳吐翠,草长莺飞坐在车观赏着车窗外的风光,想那石柱山麓,既然称风景区,那其中的山石林景,应是比眼前更美吧

    及至山下,县里几位文友接着,一行人弃车徒步,走进石柱山风景区,果然被眼前的绮丽景色迷住:眼前山势雄伟峭拔,奇石鳞次林立,小溪潺潺淙淙,松柏青翠欲滴。石阶小道委婉如蛇,伸向不可知的深幽之处;道旁奇花异草绽芳吐蕊,阵阵花香沁人心肺。若不是人声喧哗如潮,还真以为是误入了哪位道家仙人的修真之地

    由于是周末,游人格外多,红男绿女如织如潮,呀呀小童左蹿右跳……随着游人攀到山腰,趁中途歇息的当儿,县里文友当起导游,给大家讲起石柱山的开发始末与主要景点的来龙去脉……阵阵溪水流淌之声、松柏临风之声、虫蛐鸟鸣之声与游童嬉笑之声中,聆听着唐河文友的娓娓讲述,心境立时进入一个个神话传说之中,身体顿觉轻盈起来

远远看到石柱山顶的石柱了众人一阵欢声振奋,不觉加快了攀援速度。来到石柱之下,被这个天外来客一般的庞然大物惊呆了。此石柱高约十余米,横空屹立,顶天立地;粗有几十米,层层累累交错叠压,临险而立又纹丝不动,就这样傲然屹立于茫茫群山之巅苍苍晴空之下……这样的孤矗天地之间的庞然大物是从何处来的呢?到底是大自然自己生成?还是造物主将其从渺渺天外搬运而来呢?

立于石柱之下,俯瞰方才来路那条登山石路,已成曲弯飘带,盘桓缠绕于青山翠峰、云遮雾罩之中;展望山下,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蜿蜒漫漶再往远眺,唐河平原郁郁葱葱一览无余,阡陌纵横,水库清碧,让人怡,心境豁然开心想样的世外仙界必有神、佛在此驻留的吧?思絮之间,就有钟声传来,转身一看,原来山后果有观殿一座。

山顶巨石后面,几间祖师殿凌空而建,雕梁画栋,彩枋雕拱,金瓦红柱,脊卧瑞龙,檐列瑞兽,翘尖欲飞,巍峨壮观每处观殿皆有石栏护卫,观殿之间亦有石桥相通。这些道观殿堂,建造得真是不错,丝毫不亚于那些名观道宫。然而这陡峭山岭峰巅,这些水泥、木。瓦等建筑材料,是如何运送上来的呢?要付出多少的辛劳与汗水?

思绪至此,心下不由生出,对于那些坚执虔诚的宗教中人的无限敬重与衷佩!

他们为了心中的执念,为了替众生指点迷津,释惑解难,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相比他们,我们这些看似超凡脱俗,自视清高,激扬文字,空论社稷江山的所谓文人,不仅羞愧万分,自惭形秽。还是少点空谈,少点高远,像这些虔诚执著的宗教中人一样,多为社会、民族,踏踏实实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吧!

                                             7

唐州历史悠远,风光绮丽如画,文化积淀丰厚沉郁。正因如此,致使南阳盆地东隅的这块人文厚土,人才辈出,源远流长。除却上文提到的冯友兰极其家族杰出人物,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马武、光禄大夫樊宏等人唐河历史上的文韬武略还有曲端、李坚、曹应琦等。

近代和现当代以来,唐河更是人才辈出,枚不胜数。诸如革命烈士张星江、周邦彩,考古学家徐旭生著名诗人李季、著名作家作田中禾,河南文坛名人杨贵才、杨稼生、王福明、曲令敏、马新潮、夏挽群、南飞雁、郭富文、青年作家汗漫、水兵、张炳生,本县作家王喜成、曲凡杰、杨山林、党万树、杨永汉、金少庚……

唐州古远,名人荟萃。本身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之河!

站于唐河大桥凭栏环望,一河流水,涌涌汤汤,六桥横架,交相辉映;舟来船往,樯帆影绰,北通裕赊,南泻襄汉;两岸楼宇,鳞次栉比,绿荫遮掩,塔影隐约,韵味无穷;桥面之上,人车如流,东行西走,来往穿梭,争相奔忙……

那桥行车飞的人儿,俱是绘制唐河美丽蓝图的画师,建设唐河美好家园的工匠,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古唐州的未来画卷,定会更靓更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