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鸦路行记(之一)

(2017-12-05 16:22:02)
标签:

游记散文

古鸦路行记

三鸦与三垭

王莽撵刘秀

阴丽华避难处

分类: 天地之间

古鸦路行记(之一)

宋云奇 

                          http://s12/bmiddle/001qdv3bzy7gldlKbZp8b&690 

      1、梦里山水三鸦路

孔子《论语·雍也篇》中有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不仅是智者仁者,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对山川河流,充满了深达骨髓的喜爱、向往的情感。

山是大地的筋骨。有了山的架撑,大地才显得雄浑沉稳,博大壮阔;河是大地的血脉,有了河流的灌润,大地才能万物发端,葳蕤茂盛。人类就是从有河流的地方孕育生发并生息繁衍的。试看世界各国的著名河流: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以及中国的长江和黄河,哪一条不是各个民族的母亲河?

那么路呢?路是什么?路是山的飘带,总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缠绕;路是河的影子,多与江河溪流如影随形;路是人类行走的足迹叠印,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路;路是万物的生命轨迹,这个万物包括人类、社会、星球、宇宙,等等。路和山、河三位一体,一起构成了人类存生的最基本要素。大山撑顶开天地,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初始空间。河流滋生鱼虾谷物,为人类的生命提供了生息、繁衍的条件。路,则是人类形成群体之后,互相之间进行联络、聚合的纽带,也是互相进行封堵甚至杀伐的通道。路离不开山的依托,也离不开河的呵护,我们见到过的任何一种道路:羊肠小道、村街通道、茶马古道、官府驿道等等,都像缠绕在崇山峻岭和蜿蜒江河之间的飘带一样,绕山势而盘旋,随河流而飘舞。当然,社会发展到今日,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们修建公路、高铁可以逢山打洞,遇河架桥;还有就是发明了飞机,可以完全不受山岭、河流的限制,甚至可以在她们的头顶肆无忌惮地自由飞行……

人类喜爱山水,不但是感恩她们为我们的生命存在,提供了赖以繁衍的空间和食物,更多的是到山河之中,让我们体验山的雄拔巍峨和水的柔软灵动,借以强健傲骨,陶冶性情。我们谁不喜欢到纯自然或者接近自然状态的名山大川登访赏玩呢?我就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文人,而且不仅如此,还尤其爱去那些宗教圣地、历史古迹和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茶道、古驿道采风濡润,陶冶性灵。

鉴于此因,这些年游走不少祖国的大好河山、古迹名胜。然而离我近在咫尺的出生地南召县,有一条千年古道——古鸦路,却一直久闻其名,未能成行。

我曾在史料文章中,多次看到有关古鸦路的介绍:古鸦路又称三鸦路。《南阳古代史话》称三鸦路为古“夏路”。三鸦路段均在南召境内,中流鲁阳关水(简称关水,今名鸭河)。《清一统志》云:“三鸦路以百重山为第一鸦,分水岭为第二鸦,鲁阳关为第三鸦。”《南召县志·交通志·古道》称:“宛洛大道,即古三鸦路,亦称鲁关道,是南阳通往洛阳的一条重要通道。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西周时期,昭王、穆王为沟通宛洛,防楚北侵,故修此道……

我也曾在梦中,无数次看见这条飘渺悠远的古驿路,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蛇行而出,经由楚、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一路蜿蜒蛇行,携风带雨,呼雷唤电,彩虹一般朝我飞舞而来……

终于,我的夙愿终于得遂。现在,我正与几位南召文友一起,乘车从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古宛城出发,去八百里伏牛山之南麓——河南省南召县境的崇山秀水间,对历史人文涵蕴极其厚重的古鸦路,进行了探访、采风、溯源与追绪了……

 

                                  2、一次穿越两千多年的幽会

此时此刻,我们正坐于车内,途中先听熟悉古鸦路的文友,介绍三鸦路的历史变迁:三鸦路最早应为“三垭路”。“三垭”所指,即这条古道之上的三处“垭口”。第一宛城六十古向城县(今南召县皇路店镇)北的百重山;第二分水岭(鸭河与空山河交接处),与第一相距七十里;第三在分水岭以北南召与鲁山县交界处,距第二鸦八十里。再往前走,山势渐平,就是鲁山县的瀼河河谷

           http://s9/bmiddle/001qdv3bzy7hs6jKAOI58&690


北魏时期,“三垭路”被改名为“三鸦路”。至于改名的缘由,据说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当时此路两旁山高林密,河水湍急,路道曲弯如蛇,人烟十分稀少,因而常常乌鸦成群旋飞。故此由“垭”改之为“鸦”;二是因“神鸦衔环救刘秀”的故事所致。西汉末年,汉光武帝刘秀南阳起兵反莽,被王莽追杀,刘秀顺三垭路向北奔逃,至第一垭百重山前迷路,正不知所措,忽见一只乌鸦从垭口飞来,叼起刘秀头上的佩环疾飞而去。刘秀为追佩环,紧追乌鸦不放,方入垭口脱险;如此一直追至第二垭、第三垭,乌鸦依次将佩环下转,另一只乌鸦继续为刘秀衔环引路,方才使他顺利通过三垭路,到达汝洛、河北平原,最后成就东汉大业。刘秀登基后为感激神鸦引路之恩,遂令将“三垭路”改成了“三鸦路”。北魏在东汉之后,北魏皇帝亦是承尊东汉皇帝刘秀的旨意,将其改名的吧?我们更愿意相信后者。

三鸦路自春秋时期,就是极重要的军事通道。战国时期,楚国疆域迅猛北扩,楚王北上与秦齐韩赵魏争雄,修筑楚长城,并在古南召县邑云阳修行宫就是沿三鸦路挥戈完成的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赵梁将与齐攻韩,三国合兵至鲁阳关,楚令鲁阳公与之大战,就发生在三鸦路;西汉末年,刘秀反莽失败,北上逃亡经过三鸦路;东汉元年,已经登上皇位的刘秀回南阳省亲,迎接阴丽华赴洛阳团聚,经过的还是三鸦路;晋太和二年(公元367年),荆州刺史桓豁攻宛,拔之,燕将赵盘不得已退保鲁阳,走的是三鸦路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苻坚率精锐兵出鲁阳关攻打南阳,南下荆襄,走的也是三鸦路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刘裕率军五路北伐,经由南阳进军关洛,与拓拔魏向城(现南召皇路店镇附近)至鲁阳关地段多次发生恶战,这段路道就是三鸦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孝文帝南巡途径三鸦关,告诫中垒将正太守韦珍:三鸦不守,直接威胁洛阳。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二荆、西郢群蛮为了抵抗北方强敌入侵,甚至切断三路,魏孝明帝不得不遣裴衍、王羆武关,将其驱除,复而通之……周书·文帝纪》:北周大统六年(公元540年),“东魏将侯景出三鵶,将侵荆州”同书《郭贤传》:“及侯景来附,(王)思政遣贤先出三鵶,镇于鲁阳。”就发生在三鸦路;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公元951年),朝廷在鲁山县西南与南召县交界处的三鸦道上设立三鸦镇,亦名平高城、王莽城,以御齐兵入侵……

  《山海经• 中山经》三鸦路云阳关之衡山(鹿鸣山)云“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其上多寓木榖柞,多黄垩白垩。”说明作者亲历过三鸦路……

《水经注•汝水》“汝水又东,得澧水口。水出南阳雉县,亦云:导源雉衡山,即《山海经》云衡山也。郭景纯以为南岳,非也。”证明郦道元不止一次出入三鸦路……

宋诗人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诗中有句“……已遣戈船下漓水,更分楼船浮豫章颇闻师出三鸦路,尽是中屯六郡良。……”说明他也走过三鸦路……
  唐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中的“便下襄阳向洛阳”,经过的就是三鸦路;
  唐诗人李白和友人崔宗之自洛阳到南阳、襄阳交游,并写下《送友人》的名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他与崔宗之来回往返与南阳、洛阳之间的道路,也是三鸦路……

听着文友的介绍,还没到三鸦路,我就先自陶醉了。古老而悠远的三鸦路啊!你一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知道在两千七百多年之后,会有一个名叫蓝风的布衣书生,穿越漫长的时间与空间,来与你幽会的吧?你一定会张开宽厚的胸怀和绵柔的双臂,兴高采烈地欢迎、拥抱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