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故事(2):
票证时代
票证时代已经远离我们十多年了。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对票证时代是不了解的,只有成年人还记忆犹新。那时候买东西除了钞票以外还需要有关票证。如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买烟要烟票等等。现在的年轻人想来会感到奇怪,但你们的父辈确实是这样过来的。在过去的计划经济的时代,商品匮乏,为了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印发了各种票证。
其中最重要的是粮票。民以食为天,没有粮票不能购粮,没有口粮就没法生活,所以当时上海的外地流动人口是很少的。那时小孩一出生,第一件事就是申报户口,因为没有户口,意味着什么都没有。
当时的粮票有市区粮票和全国粮票两种。市区粮票又叫定量粮票,分壹斤半斤贰两壹两半两。那时,我们营业员最讨厌粮票:卖并干一斤收八两,卖糕点的一斤收六两.又要收钞票又要收粮票,很容易搞错。粮票回收后又要以壹佰斤为一张,粘贴起来,粘贴起来以后还要用电熨斗熨干,交粮管所
那时我们商店到了月底是最忙碌的日子,又要对所有商品盘点又把所有的票证粘贴起来汇总轧底,过去又没电脑管理,全靠人工计算,工作之复杂,没有好脑子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那时我们盼望着哪天所有的票证都取消了该多好啊!
按经济法则,所有的票证都具有价值。所以当时的街头巷尾总有些拿鸡蛋换烟票的贩子。她们手拎竹篮子,内藏鸡蛋,见人就问:“烟票有吗?市场管理人员一来,她们溜得无影无踪,场管理人员一走,她们又重操旧业。随着各种票证的取消,票贩子也就消失了。
票证时代已经过去了。它留给我许多遐想: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困难人民贫穷,为什么我们的人民能与国家共甘同苦?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榧乏,但官场腐败却少见?记得在70年代,我因得到内部消息去排队购得一块进口表而被领导批评呢。现在如若有人送你几块进口表也无人过问。时代不一样,事情会变化,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今天,要与日俱进哦!
2007年8 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