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经济学形考参考答案

(2011-11-25 14:57:09)
标签:

杂谈

《西方经济学》

形成性考核答题参考

作业1 (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填空题 参考分:每空格1分,共28分

1.资源配置  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4. 价值判断5. 反,同     6. 替代,收入  7. 供给量,供给  8. 同  9. 价格  10. 富有,缺乏  11. 互补  12. 富有13. 消费者  14. 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  15. 消费者均衡  16. 消费者剩余  17. 投入生产要素与产量,成本与收益  18. 机会主义行为  19. 边际产量递减  20. 平均产量  21. 收益递增  22. 扩张

二、选择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D 2.D 3.A 4.C 5.C 6.C 7.A 8.C 9.B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三、判断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2.√3.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计算题 参考分:每题5分,共15分

1. 因为均衡价格是D=S时的价格,

故由 350-3P=-250+5P    解得均衡价格  P0=75(元)

并得均衡数量  Q 0=D=350-3×75=125(单位)

所以,该商品均衡价格为75、均衡数量为125。

2.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公式:E d=(△Q/Q)/(△P/P)

得销售增长率  △Q/Q=E d×△P/P=2. 4×25 %=60 %

降价前总收益为  1. 20×800=960元

降价后总收益为  1. 20×(1-25 %)×800×(1+60 %)=1152(元)

因此,该商品价格下降25 %之后,总收益增加了1152-960=192(元)

3. 根据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公式和己知数据,从边际效用表可知:消费者购买4单位X商品与3单位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这是因为:

10×4+20×3=100,符合消费者均衡限制条件:P x·X+P y·Y=M

70/10=140/20=7,符合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P x=MU y/P y

五、问答题 参考分:第1题7分,第2、3题10分,共27分

1. 提示:放开火车票价虽可遏制票贩子活动,但会使很多返乡民工和学生无支付能力购票,将会影响春运秩序,故支持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具体理由参见教材P52—P53阐述)

 注:此题应各抒己见,但必须言之有理,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加以阐述。  

2. 提示:从考虑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出发,因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故应采取提价办法增加生产者收入;而数码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需求富有弹性,故应采取降价扩大销量以增加生产者收入。(具体原因参见教材P73—P75阐述)

3. 提示:需求定理是指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价格,并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所能带来的效用大小,故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与所获得的效用同方向变化。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故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随物品数量的增加在下降,所以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化。(具体阐述参见教材P103—P104)

 

作业2 (第六章至第九章)

 

一、填空题 参考分:每空格1分,共30分

1.经济成本   2.成本总量   3.收支相抵,停止营业点   4.小于,大于   5.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6.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   7.等于,大于  8.决定者,接受者(追随者)  9.产品差别   10.博弈   11.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2.向右下方倾斜,反方向   13.资本的净生产力   14.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的差额   15.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   16.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   17.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8.主体   19.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  20.道德危险  21.政府失灵

二、选择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C 2. B 3. C 4. A 5. C 6. C 7. B 8. C 9. C 10. D 11. D 12. C 13. C 14. A 15. A

三、判断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2.√ 3.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计算题 参考分:每题5分,共15分

1. 填写空格如下: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固定

可变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0

120

120

----

----

----

----

----

1

120

180

60

120

60

180

60

2

120

200

80

60

40

100

20

3

120

210

90

40

30

70

10

4

120

225

105

30

26.25

56.25

15

5

120

260

140

24

28

52

35

6

120

330

210

20

35

55

70

     注:表中加粗数字为应填数据。

2. ⑴、R=15%+12%+10%+9%=46%

   ⑵、HHI=15 2+12 2+10 2+9 2+8 2+7 2+6 2+5 2+4 2+3 2=749

3. 家教的预期收入:500×1=500(元)

推销员的预期收入:3000×0. 1+2000×0. 4+1000×0. 4+0×0. 1=1500(元)

五、问答题 参考分:第1、2题8分,第3题9分,共25分

1. 提示:这种说法不正确,家电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

从划分市场结构的三个标准(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不同加以展开阐述。(参见教材P158—P160,P180)

2. 提示: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含义。

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作用使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收入效应作用使家庭需要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两效应之间的关系变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具体阐述参见教材P199)

3. 提示: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以及各自是如何引起市场失灵的。

解决办法是政府加以必要的干预。对于公共物品中的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可转变为私人物品的公共物品由政府交给市场;对于外部性政府可用立法或行政手段,经济或市场手段加以解决;对于垄断政府主要用价格管制、实施反托拉斯法和国有化三种方法加以消除。(具体阐述参见教材P224—P231)

 

作业3 (第十章至第十三章)

 

一、填空题 参考分:每空格1分,共30分

1.支出法、收入法    2.国内生产净值    3.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通货膨胀   5.自然,周期性    6.资源,技术进步    7.资本—产量比率   8.技术进步   9.货币量增加   10.正常的劳动力流动   11.高于市场均衡工资    12.右下方,右上方   13.利率   14.同方向    15.减少,下降   16. 1,1   17. 收入等于消费,总支出与总供给相等  18. 收入的现值   19. 产量变动率   20. 减少,减少   21. 越小   22. 总需求(总支出)

二、选择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B 2.C 3.A 4.B 5.B 6.D 7.D 8.C 9.B 10.A 11.D 12.C 13.B 14.B 15.D

三、判断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计算题 参考分:第1、2题4分,第3题8分,共16分

1. 根据题中资料,用支出法计算:

  GDP=(1)+(2)+(3)+(4)+(7)+(8)+(9)+(11)-(12)

      =1000+2000+200+2000+(1000-1500)+2000+500+1500-1000

      =7700(亿元)

2. 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136-128)/128=0. 0625=6. 25 %

3. 根据题意和己知条件求得:

   边际储倾向 MPS=△S/△Y=(500-400)/(2500-2000)=0. 2

   因为  MPC+MPS=1  所以  1-c=1-MPC=MPS=0. 2

   故乘数为  α=1/(1-c)=1/0. 2=5

   因此,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

         200×5=1000(亿元)

五、问答题 参考分:每题8分,共24分

1. 提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制度。含义,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最适于的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

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源包括劳动(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三方面。(阐述参见教材P265—P267)

2. 提示:技术进步引起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即经济潜力的提高。作图分析,并得出结论。(作图分析及阐述参见教材P299)

3. 提示:总需求决定原理就是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所表明的,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

从内需来讲,若不考虑政府支出,其重要组成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稳定性,这说明要刺激消费是困难的。所以,增加内需的重点在于拉动投资。应该做到:要区分投资与消费差别,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投资,并用政策措施加以刺激,从而增加内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阐述分析参见教材P317—P318案例研究  刺激经济:消费还是投资)

 

 

作业4 (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

一、填空题 参考分:每空格1分,共30分

1.20 %,5000   2.简单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3.公开市场活动  4.右上方  5.自然,周期性 7.15 %   8.周期性,需求拉上   9.利润推动   10.失业与通货膨胀   11.繁荣,萧条  12.需求管理、供给管理    13.政府支出与税收   14.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以外的其他人   15.货币供给量   16.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   17.出口小于进口   18.国内支出   19.左下方,减少,改善  20.自由浮动(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两种   21.溢出效应,回波效应  

二、选择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 D 2.C 3.D 4.C 5.C 6.C 7.C 8.A 9.C 10.A 11.B 12.B 13.B 14.C 15. A

三、判断题 参考分: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计算题 参考分:第1、3题5分,第2题6分,共16分

1. (1)货币乘数mm=M/H=5000/2000=2. 5

   (2)法定准备率 r=500/5000=0. 1

    故,货币乘数m=(1000/5000+1)/(1000/5000+0.1)=4.7

2. 因为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利率     所以 利率=债券收益/债券价格

因此,债券价格为900元时,利率=100/900=0. 11=11 %

      债券价格为1000元时,利率=100/1000=0. 1=10 %

      债券价格为1100元时,利率=100/1100=0. 09=9 %

3. 对外贸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1/(1-0. 6+0. 2)=1. 67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1. 67×100=167(亿元)

五、问答题 参考分:每题8分,共24分

1. 提示:自发总支出变动会引起IS曲线移动,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要求作图分析,具体阐述参见教材P339及图14—11)

2. 提示: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具体讲,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压抑总需求实现物价稳定。(阐述分析参见教材P382—P383)

3. 提示:总需求的变动来自国内总需求(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和出口的变动。

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求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出口增加使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进而使进口增加。但这种由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不会全用于进口(即边际进口倾向小于1),所以,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具体阐述参见教材P405—P4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