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历史名人——王太庆

标签:
北京大学王太庆翻译家西方哲学教育 |
分类: 燕园纪实类 |

王太庆(1922-1999),安徽铜陵人。
1943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陈康先生,1947年毕业。曾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翻译会编译员,后任北京大学助教。1957年被划为右派,遭受错误批判。1965年被派遣至宁夏医学院任教;文革后回北京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教授、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等。1999年11月在北京逝世。
王太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通常人们读到的西方哲学名著中译本,如笛卡尔的《方法论》、莱布尼玆的《单子论》、《狄德罗哲学选集》、费尔巴哈的《宗教的本质》,以及普列汉诺夫的《唯物主义史论丛》等,都是出自他的译笔;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的各个历史时代的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以及《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等,都由他主持编译定稿;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四卷本),也是他与贺麟先生合译、并由他编辑定稿。识者谓在西学东渐的历史,对西方哲学原著的翻译、介绍,成果特别显著者,解放前有严复、张东荪、贺麟等人,解放后除贺麟外,无论就数量或质量说,应首推王太庆。
王太庆先生精通英、法、德、俄等国文字,谙练拉丁文、希腊文,并且还曾跟随季羡林先生学习梵文;同时,汉语的功底非常扎实。王太庆深受陈康先生与贺麟先生的影响,翻译力求做到“信”与“达”相结合,曾自谓 “在遣词造句方面力求像贺先生那样通达,合乎中国人的习惯;在义理与术语方面力求像陈先生一样忠于原义,一丝不苟”。王太庆先生以翻译见长,又非仅仅瞩目于翻译,他对西方哲学也有深切的研究。他认为翻译要做到“原汁原味”,此种“原汁原味”,即是要把握西方哲学经典中本有的思想方式,并借此重新理解西方哲学史。王太庆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西方哲学史”、“欧洲哲学史史料学”等课,后一课程在其时尚属首创。
王太庆先生为促进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在五六十年代与 “十年动乱”期间,却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对待;若非如此,他的成果应该远远不止这些。除了上面提到的外,王太庆的译著还有《形而上学的沉思》、《黑格尔哲学批判》等,主编有《西方自然哲学原著选辑》、《陈康:论希腊哲学》等,主要论文有《笛卡尔评传》、《伊本西那的生平和哲学思想》等。
前一篇:湖北漫步——宜昌
后一篇:漫游俄罗斯——涅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