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历史名人——张颐

标签:
北京大学张颐教育家教育 |
分类: 燕园纪实类 |

张颐(1887-1969),字真如,又名唯识,别号丹崖,著名学者、教育家,四川永宁(今叙永)人。
幼年时因家境贫困,一边劳动、一边读书。1906年,考入永宁中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考入四川省立高等学堂,其间参与组建立革命团体“勉学会”和“乙辛社”。1911年,积极参与保路运动。民国成立后,任四川省府官员。1913年,考取四川省公费留学资格,赴美国留深造,就读于密执安大学。1919年夏,以《黑氏伦理研究》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秋,获教育部之准,转入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期间,曾到德、法两国进行哲学研究;1923年,以篇幅倍增的同名论文于1923年再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5年,博士论文《黑氏伦理研究》英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次年再版。1926年9月,因军阀政府拖欠教育经费以及并校风波,随京中若干高校教员南下他就;受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之聘,任厦大副校长两年余,其间结识鲁迅,两人颇为交好。1929年,北平时局好转,遂重回北大,任哲学系主任。1935年夏,休假赴欧美考察。1936年回国后,应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之邀,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1937年,任鸿隽因故辞职,代理四川大学校长。1939年,受聘为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解体,北京大学迁回北平,张颐应邀返回哲学系任教。1948年12月,偕妻随同胡适、梅贻琦等乘飞机抵南京,旋即返回成都。1951年,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1956年,由于张奚若向周恩来介绍,经国务院安排入京,任全国政协委员;其生活、工作均由北京大学负责,但不用授课。1969年6月23日,因脑血栓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
张颐先生在北大哲学系任教多年,讲授过西洋哲学史、德国哲学、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课程,颇受学生欢迎。张颐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黑氏伦理研究》,是中国最早出版的黑格尔研究专著;该论文利用了黑格尔的许多早期著作,清楚地勾勒出了黑格尔伦理学从早期到成熟时期的发展过程,对于了解黑格尔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张颐先生为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和教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一篇:北大哲学系历史名人——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