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历史名人——熊伟

标签: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熊伟教育 |
分类: 燕园纪实类 |
熊伟(1911-1994),祖籍贵州贵阳,生于云南昆明。西方哲学研究专家、国际知名学者。
幼年时随兄弟姐妹就学于家庭教师,后入中学。1926年,赴北京求学,投考北京大学不第,进私立补习学校弘达学院。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9年,升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哲学系学习期间,中、西、印三方哲学均有所涉及;在听过张颐、贺麟、郑昕讲授有关西方哲学史和德国哲学的课程后,加深了对德国哲学的印象,萌生了赴德国深造的念头。193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自费赴德国留学,入弗雷堡大学,师从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深受其影响;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任波恩大学东方学系讲师;1938年,任柏林大学外国学院终身讲师。1941年回国后,任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1944年起兼任系主任。1948年,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长、哲学系主任。1949年,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讲授“青年黑格尔派”和“存在主义”两门课程。1971年以后,在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7月30日,病逝于北京。
熊伟先生之父本为晚清官吏,后投身革命,与梁启超、蔡锷等交好,不幸在地方政变中被杀害,先生时方9岁,与家人侥幸活命。这个九死一生、刀下留命的经历和体会萦绕先生一生,养成了先生好学深思、淡泊名利的性情。熊伟先生毕生致力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是中西哲学思想的比较、交流与对话。他是海德格尔哲学专家,是最早向中国介绍海德格尔思想的学者,他的海德格尔思想的中文译介工作在我国哲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写有中外文论文多篇,译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形而上学是什么》等书及译文多篇。20世纪80年代,熊伟先生主持编译《存在主义哲学论著选辑》(上、下卷),主持完成了“七五”国家社科重点课题《现象学思潮研究》,并多次出访欧美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国哲学界参与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应中央编译局的邀请,根据德文原作重新校订了马恩经典著作《神圣家族》和《德国农民战争》等文。有《熊伟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