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历史名人——洪谦

标签:
北京大学洪谦哲学教育 |
分类: 燕园纪实类 |

1926年-1927年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1927年-1929年在德国学习,后转赴奥地利,1929-1936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1934年以《现代物理学的因果问题》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导师为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石里克教授;作为维也纳学派的一员,他是此学派中惟一的一位来自东方国家的成员。后留维也纳大学工作,1937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1945-1948年赴英国,在牛津大学新学院担任研究员,与维也纳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的魏特曼一起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并兼哲学系主任。1951年应张东荪聘请,任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后兼哲学系主任。1952年经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参与筹建了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并任该所第一任所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现代外国哲学部分主编。1992年2月27日病逝于北京。
洪谦先生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毕生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休谟和康德的专家。在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的研究方面,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国际学术界亦负有盛誉。他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维也纳学派哲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系统而准确地介绍逻辑实证主义地一部权威著作。
洪谦先生一贯主张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做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他要求学生要有广博深厚的基础,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学科,要有严谨踏实的学风;要认真阅读西方哲学的经典著作,认真弄懂原文的含义,不能囫囵吞枣,大而化之,不能似懂非懂,含糊对待,更不能不懂装懂,曲解原意。他曾说过,他最喜欢的格言是苏格拉底的“我知我无所知”。
在“大批判”的年代里,洪谦先生冷静对待,坚持忠实地介绍西方哲学。由他主编的《西方古典哲学名著选辑》(多卷本)迄今仍是我国学者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必读的一套最完整的参考书。60年代以后,洪谦还陆续主编了《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逻辑实证主义》(上、下册),并组织翻译了马赫的名著《感觉的分析》。
洪谦先生还著有不少论文,其中如《维特根斯坦和石里克》、《论确证》等发表在国外权威性的哲学刊物和丛书上,具有重要影响。 1984年,为表彰洪谦在哲学上,尤其在维也纳学派哲学上做出的卓越贡献,维也纳大学特邀洪谦出席纪念他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庆祝大会,并向他颁发了荣誉博士证书。
洪谦的著作除上面提到的外,尚有:《论逻辑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论文集》等,主编过《学术季刊》、《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等;并与牛津大学麦克纳斯一起主编了《石里克论文集》的英、德文版。
前一篇:细雨蒙蒙话枫泾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