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系历史名人——容肇祖

标签:
北京大学容肇祖民俗学教育 |
分类: 燕园纪实类 |
容肇祖(1897-1994)原名念祖,后改名肇祖,字元胎,广东东莞人,史学家。
1917念考入广东高等师范英文部,1921年毕业,并任教于东莞县立中学。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毕业。同年,任厦门大学国文系讲师兼厦门大学国学研究所编辑。1927年3月,为中山大学预科国文教员兼哲学系讲师。1928年秋,主编《民俗周刊》,并任民俗学会主席。1932年秋,任中山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后转任历史系副教授。1933年秋,回任岭南大学国文系副教授。1934年任辅仁大学国文、历史、哲学三系副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1937年随校南迁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大。1940年秋赴香港,任岭南大学国文教授。1942年回中山大学历史系。194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市政府文教委员会文物组,任研究员。195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为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1994年2月3日,容肇祖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容肇祖先生在文学、史学、哲学与民俗学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即受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之托,与顾颉刚等开展了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民俗调查,并将其调查报告与论文发表,开中国民俗学研究之先河。容肇祖一向推崇黄宗羲、顾炎武等综罗百家、把握宗旨的治学精神与方法,其30年代所著《明代思想史》以翔实的资料、现代的评价标准,独领风骚数十年。曾开设“中国目录学”、“中国文学史”等课程,编有《中国目录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容肇祖的著作尚有:《迷信与传说》、《韩非子考证》、、《魏晋的自然主义》、《李贽年谱》、《占卜的源流》、《孔尚任年谱》等;并标点整理了大量古人著述,如《续资治通鉴》、《何心隐集》、《吴廷翰集》、《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崇正集》、《斐然集》等。有《容肇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