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博物馆10——钟鼓楼

标签:
幽魂之家钟鼓楼博物馆北京旅游 |
分类: 京都掠影类 |
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该建筑保存完好,是研究古都城市规划与钟鼓楼建筑的重要依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
钟楼建于元朝1272年,1297年复建,火毁后明代1420年重建,现存建筑在清乾隆年间1747年完工。楼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二层悬挂着明永乐年间铸造的重63吨的报时铜钟,被誉为“古钟之王”。
鼓楼初名齐政楼,建于元朝1272年,1297 年复建,火毁后明代1420年重建,明嘉靖年间1539年重修。楼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型单体建筑。二层原有更鼓25面,现仅残存主鼓一面。原用于计时的“铜刻漏”已遗失。鼓楼漏刻计时,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的历史延续了652年,1924年后钟楼、鼓楼成为京城民众教育及娱乐场所。
为传承古老民族文化精华,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成立于1986年)已完成了铜刻漏的仿制及25面定更鼓的复制。再现了漏刻计时,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恢弘历史画面,精心仿制的铜刻漏可生动演示古代计时与报刻;每日定时的更鼓表演,每年新旧交替的撞钟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走进钟鼓楼。在钟楼、鼓楼上观赏古都风貌满足了游客文化旅游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