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作自评017,化比喻为实意
(2009-05-09 18:46:11)
标签:
幽魂之家谜评灯谜金庸小说愚公移山文化 |
分类: 灯谜文化类 |
帝命夸娥氏二子负太行王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金庸小说武功招式)双掌移山
随着网络灯谜的兴起,谜作的数量急剧上升,撞车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为避免撞车,在谜目上玩花样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办法。近年来流行的“造底谜”(应该称为造目谜)也有这样的作用,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冠”和“连”构造复合谜目。我还喜欢另一种方法,使用生僻的目。生僻的目还是比较规范的,范围也是确定的,而不象造目谜的目,是开放性的,没有确定的范围。
所谓生僻,其中有些现在已经不生僻了,但因为从生僻到熟悉的时间比较短,谜作的数量比较少,也就不容易撞车了。金庸武功招式就属于这样的目。
武功再高也不能真的移山,双掌移山中移山是比喻意,成谜时将其别解为实意,真的移山。另外,作为“手掌”的“掌”别解为作为“负责”的“掌”,作为数量的“双”(两个)别解为代词的“双”(两个人)整个谜底就别解为:两个人负责移山。
两个人负责移山,一个非常熟悉的典故中就有这样的情节,愚公移山的典故说的愚公的志气,典故中的山并不是愚公移走,而是天帝命令夸娥氏二子移走的。移山的原文为:“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原文中有“山”,只好稍作修改。根据典故,原文中的“二山”指的是太行和王屋,所以将“二山”改为“太行王屋”,整个句子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
大拢意成句谜,只要能拢就能成谜,有多余的部分是难免的。此谜中看来多余的部分,其实并不多余。“帝命”是为了刻画“掌”(负责)的,而“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是生动的刻画“移”这个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