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国学大师们

(2015-07-24 10:09:54)
标签:

文化

历史

书评

分类: 文化读悟

http://s15/mw690/001qdeOGgy6U58lwDBs3e&690      台湾国学大师们

       湖北保康  马维友

读了两本讲国学大师的书意犹未尽,又买来了《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周为筠著,金城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16开260页,全书有30万字,定价32元),自2011年5月15日起阅读这本书,至5月21日读完。

这本书介绍了最后生活在台湾的九名国学大师的主要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其中胡适、傅斯年、林语堂和钱穆已在《移居台湾的九大师》中介绍过,而另四位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陈鼓应和南怀瑾五人比较陌生,尤其是东方美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个人,对这五位大师的认识是读这本书的主要收获。

方东http://s14/mw690/001qdeOGgy6U58lyxDD9d&690中国哲学的四大传统。被誉为独步学坛的诗人哲学家。书中的方东美经常显现出儒家圣者气象,而生活又能陶冶于道家境界,对宇宙和苍生他亦怀着佛家的悲悯。殷海光就普对陈鼓应叹道:台湾当下有风范、有骨格的知识分子太少了!像方东美先生那样,便 是仅剩下的一片傲霜叶。

徐复观(1903.1.31-1982.4.1)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嘴人。1982年卒于香港九龙美孚新村寓所。早年曾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上学,后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参加政治活动多年。40岁以后,才逐渐走上学术之路。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中就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及历史、命运问题发表大量论著,为研究、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大儒”。著书十余种http://s8/mw690/001qdeOGgy6U58lsghF37&690,三百多万字,主要有《两汉思想史》三卷,《学术与政治(甲、乙集)》、《徐复观杂文》六集、《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思想史论集》及续集、《石涛之一研究》等。听一位教历史的老师说,徐复观的书很难读,太难懂。有机会一定通读一两本,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省栖霞人。被人称之为近现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牟宗三较多地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专项研究,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代表作有《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西哲学之汇通》《现象与物自身》《佛性与般若》等。http://s7/mw690/001qdeOGgy6U58lm2Ka16&690我手头上有他一本《中西哲学之汇通》,一定试着读一遍。

陈鼓应,1935年生,福建省长汀人。台大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编诠释》及《耶稣新画像》等书。退休后亦在台大哲学系http://s16/mw690/001qdeOGgy6U58luyU7bf&690及文化大学兼课。2003年起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主讲《道家思想研究》科目。《道家的人文精神》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子部学奖”。 前不久,我买有他的《庄子今注今译》,厚厚一大本,准备退休后多读几遍。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生,浙江温州人,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南怀瑾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他的人生观点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三十多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这几年大陆上流行他的著作,他买有他的《论语别裁》上下两册,还有两本简介佛教和道教的书,准备通读。

2011年5月21日初记,7月18日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