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识字经验谈(3-6岁)
(2011-09-06 17:49:25)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宝宝的成长 |
孩子进入中班,不再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婴儿了,孩子的成长常常表现出超凡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家长们可能都主张说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多玩两年吧。可是怎么有意识的玩,怎么在玩的同时在开展一些必要的教育和教学,作为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孩子的学习还是孩子的品行教育,都不能完全推给学校和幼儿园,一旦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学校出现什么问题了,反过头来却来指责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给自己丢脸。唯有坚持幼儿园或学校与家庭教育双管其下,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真是不知不觉的,孩子就已经四五岁了,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了。根据书上的记载,孩子四岁左右进入符号敏感期,也就是说他们会对周围的汉字进行有意识的辩认,这个时候如果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随时有意识的进行识字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生聪明识字始,也就是说,人一生的聪慧从认字阅读开始。我其实不赞成那种学前什么也不教,孩子上一年级从头开始的快乐童年教育模式,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他识字,不仅仅能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对他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让他更自信,更快乐。
我们家皓天虽然大多数时候很调皮,但却一直很听父母的话,从四岁开始我就有意识的用指读的方式进行睡前阅读,刚开始可能一点效果也没有,甚至于他常常认识一个词,但再让他看单独的字他却不认识。这就是幼儿典型的右脑图像记忆在起作用,汉字词语做为一个图像在他脑子里记住了,但如果拆开了词语,他不是原来的图像了,他就不认识了,比如他可能认识:母亲,这个词语,但如果拆开成母或亲一个单字,他就不认识了。就是这种对图形记忆的过程大概持续了半年左右,到现在他四岁七个月,逐渐的他自己开始主动拆分字,会认识单独的字,虽然时常会把一些长相相似的字搞错,但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阅读与识字,孩子目前的识字量最少在800以上了。这个我是没有统计过,也不值得高兴。
识字其实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主阅读,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绝对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也没有完成这个飞跃,更多的时候还是我讲他听,少部分时候他会拿一些听了N遍的书讲给我听,虽然如此但我不灰心,不丧气,教育的事,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问付出不问收获,一切都贵在坚持。所以,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比别的孩子更早的实现自主阅读的。
1.为幼儿创设识字读书的环境,让孩子获得识字敏感。
2.
3.早期识字要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成篇阅读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他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的兴趣。
4.每天都学一会儿,从1分钟开始,慢慢过渡到2、3分钟、3、5分。
5.最重要的是坚持!幼儿学习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让孩子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
6.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也不管是准备学习哪个学科,开始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先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兴趣、产生信任感,再进行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决不是听之任之,而要做有意的引导。
7.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不同之处就是,幼儿识字是以阅读为最直接目的,所以只要能够认、读就行了;小学生学习识字是要求“听、说、读、写”四会同步进行的,这是小学生识字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8.识字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幼儿都不应该有什么难度。幼儿识字不是简单的字就好识记,比较复杂的生字就难以识记。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9.教育界有句话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用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只要家长善于动脑,善于引导,孩子对任何学科都能够产生兴趣。
10.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11.要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学习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孩子才可能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12.识字需要不断巩固,否则必会前功尽弃。学与用要结合,识字与阅读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