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二度梅

(2008-09-02 21:20:46)
标签:

武灵丛台

成语典故

二度梅

七贤祠

文化

分类: 小小收藏夹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武灵丛台

 

    学会了邯郸优美的步伐,那我们就要去参观这座两千多年古城邯郸的标志性建筑——赵武灵丛台!到过邯郸的人都会首先要去感受一下邯郸的文化底蕴——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赵文化滥觞于舂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也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了像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走在青砖砌成的高高的城墙下,仿佛能听到古人冥冥的对话,讲述以“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文化主流,我不由自主地驻足聆听。古人的改革——胡服骑射强壮了赵国的国力,使之跻身于战国诸侯之中,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更感受到它的宏伟,感叹古人高超的建筑技术!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丛台全景

    丛台之名来源于当时的许多亭台楼阁连接成片。 据载“连接非一,故名丛台”,相传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赵武灵王观看歌舞、检阅兵马操练之地。台高7米,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22米,十分壮观,台上有乾隆手书登丛台御笔碑及郭沫若登丛台七律诗碑各一方。台的顶部为据胜亭。该亭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为当时据守邯郸兵备杨彝所筑,其意为“据此者胜”。亭上书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是传说《梅开二度》故事中陈杏元和梅良玉分手决别之外。丛台北面是“七贤祠“。由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改建而成。内塑春秋战国时斯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们都曾为赵国作出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还有中国最大的墓志铭。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这是一方武灵丛台的石碑,下面是一头昂首挺胸的石龟 ,屹立在丛台城前,静静地守护着上千年的古城。

 

 

 

 

 

    丛台坐落在丛台公园的中心,而丛台公园则位于邯郸市的中心轴——中华大街的西侧,南临市政府和邯郸唯一的三星级宾馆——邯郸宾馆;北面隔街就是邯郸市最好的医院——市第一医院;东面是博物馆广场;西面和省重点中学——邯郸市一中近一墙之隔,是邯郸市中心之中心。

    丛台北面是“七贤祠”。由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改建而成。内塑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们都曾为赵国作出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七贤祠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休闲长廊,是人们休息和娱乐的良好场所,有拉着二胡唱着京腔,有三三两两的妇女拉着家常

 

    二度梅是清末出版的小说,小说描述的是一对夫妻悲欢离合的故事。

    唐朝末年,一个姓梅的忠臣,被奸臣陷害,家破人亡,其子梅良玉流落到父亲的好友陈家。陈怀念梅家就在自家的梅园里祭奠,梅花尽落,伤感之余,要出家。女儿陈杏元痛苦挽留,感动花神,第二天梅花二度重开。陈家便把女儿许配给梅良玉,但又遭奸臣陷害,把陈杏元和番到北国。夫妻二人走到邯郸,登上丛台诀别。后陈杏元无法忍受对丈夫的思念,便跳崖了,被崖下昭君庙里的昭君所救,几经周折,除掉奸臣,二人终于团圆。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二度梅,情意绵绵诀别时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现代与古代的完美结合

附:有关丛台的碑文:

 

  七绝                  七律丛台怀古      七律 丛台怀古

                    

英雄艳说武灵王         武灵胜概说丛台       丛台高耸接云街

兰亦人称王者香         长啸凌风载酒来       主父当年启霸图

不数郑妃燕姞梦         山色不随宫殿改       地辟民训新教化

嘉名肇锡为征祥         沁流犹似管弦哀       龙蟠虎踞故王都

—(清)李世昌         -(清)张锦观         -(清)张藩

 

    还有好多都是楷书或草书,本人才疏学浅,没办法解读,等大家有机会来邯郸了,自己来看吧,盛情邀请哦!

                     

    把介绍邯郸的成语典故,放到我们的中心来,也是我们浏览的重点。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邯郸成语典故石(一)

 

 邯郸——成语典故之乡(二)武灵丛台 <wbr> <wbr> <wbr>二度梅

                邯郸成语典故石(二)

  邯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语典故呢?这恐怕得从根本上说起———
    历史文献记载的书面成语,一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二是来源于神话或其它传说;三是来源于历史事件,它们也通称典故;四是来源于作品名句。邯郸历史悠久,是战国时赵国都城,为赵文化发祥地。古赵国立朝181年,造就了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等明君贤相、英帅良将,成为战国的军事经济强国,因而形成了不少以历史事件为主要来源的成语典故。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与时俱进,下令“遂胡服,招骑射”,而产生了典故“胡服骑射”。
    赵奢初任田部吏,大胆惩罚倚势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语“奉公守法”。赵奢后为大将,阏于大战大败秦军,被封为马服君。然将相无种,其子赵括虽熟读兵书,却迂阔不足应变。秦赵长平之战中,赵括继任为将,轻举进攻强敌,导致40万大军覆没,产生的成语是“纸上谈兵”。
    平原君赵胜乃赵之王族,长期为相,被太史公赞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然而在国之决策的重要关头却“利令智昏”———为贪图上党十七城,使秦韩之战演变成秦赵之战。成语“嫁祸于人”、“不识大体”等,就一股脑地出现在对他的评价上。
    长平之战后邯郸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门客毛遂自告奋勇随从。至楚,毛遂见平原君谈判不得要领,遂按剑登台,向楚王慷慨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好,促使楚国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对此,“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烂之舌”等一系列成语便应运而生。
    战国时的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邯郸曾几遭围困而岌岌可危。从退兵减灶故事中产生的成语“因势利导”,使“围魏救赵”无独有偶。
    邯郸也是众多诸子学派及文史杂艺的诞生地,成语“开源节流”就出自《荀子》。唐时的邯郸已从兴盛到衰落,但沈既济的志怪小说《枕中记》仍然留下了“一枕黄粱”的成语。从来源说,这些成语均可被看为作品名句。

     还有邯郸学步、负荆请罪等等成语典故。
     一座名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往往相得益彰,看来从历史深处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是产生成语典故的肥土沃野。

 

相关知识点滴:

丛台酒:

  •   远在 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用滏水河畔清纯的甘泉,酿出的稀世美酒被封为宫廷珍品,扬名诸侯列国。"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记述了因赵酒而引发的楚赵之战和稀世珍宝"和氏璧"落户邯郸的动人传奇。
      
  • 大明弘治八年(公元1496年)邯郸“贞元增烧坊 "诞生,将蒸馏白酒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明清两代受到万历、乾隆皇帝金册御封。
  • “南有芧台、北有丛台”和“燕赵明珠”的美誉。
  • “贵宾来,喝丛台”这句饱含邯郸本土文化
  • 梨花丛台具有清亮透明,醇和芳香,诸味协调,绵甜柔顺,余味爽净之特点。
下篇继续:负荆请罪   回车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