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桥(二)

(2022-06-06 19:21:00)
分类: 散文(随笔)

 

一座桥挺立五十年不算短也不算长,比起那些真正的古桥来,五十年不过一晃而过。我最先知道的古桥是赵州桥,是语文课本教给我的知识,“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我引用的是那篇课文《赵州桥》中的句子,文章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从课文里还学到一个词“长虹卧波”,建在河上的拱桥犹如一道长虹,很形象很诗意。

看到过一个介绍赵州桥的视频,主持人说现如今看到的赵州桥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旧玩意儿,等于重新仿制。我查了一下资料,该桥在唐宋明清都曾大修过,1958年第八次大修时,“桥面上下加设了二粘三油防水层(二层防水亚麻布和三层沥青),防止漏水腐蚀现象发生。桥面的所有栏板、望术按早期式样新制。”即使材料更换,甚至找不到一块隋代安置的石头了,赵州桥仍是“古”的,因为它没有变更最初的设计思想、设计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无论大修几次都是“换汤不换药”,即使药也换了,还叫中药。

能在河流之上架设桥梁,让人涉河如履平地,是一种智慧一种贡献。民间一直把铺路架桥看作一项重要的积善行德之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人类需要这样的先锋。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春架桥和李冰修建都江堰一样,都是中国古人智慧的化身,都该被后人铭记和感念,也值得后人自豪和骄傲。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骄傲过分。在我们这样一个钟情于夸耀祖上阔过的民族尤其应当警惕。属我最古,唯我独古,以古为荣,凡事吃老本,就没多大意思了,显得小家子气,显得开拓创新、再立新功的信心不足,不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心态,多看看当代、现世和未来我们贡献了和将会贡献给人类什么,这才是最紧要最该操心的事情。为此,我们该为在中国江河之上飞架的道道崭新桥梁鼓掌,为南京长江大桥、为第一座斜拉桥、为第一座跨海大桥的建设者们致敬。

单就石拱桥说来,意大利迷你提比略连拱桥(照片上看它由五个孔洞),据说已经使用2041年了,现在仍能使用。看来拱桥建筑并非中国的戛戛独造,不同民族想到一块儿去的时候常有;更不可有“属我最古”的井蛙似的良好感觉。因此在介绍赵州桥时加上些定语是必要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现存的、单孔的我们最大最久,也许比较接近真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杜甫诗
后一篇:桥(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