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明大田大仙峰大鼓山景区阿昆可乐休闲 |
分类: 户外运动 |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简称“岩城”,东与德化为邻,西和永安、三元交界,南同永春、漳平接壤,北跟沙县、尤溪毗连。全境面积22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8个镇,2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现有人口36.6万。1992年,大田县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对外国人开放区。
2008年12月20日一早,一行31人包部大巴前往大田,登越大田第一高峰--大仙峰,车到石牌,等到大田朋友开着小车来了,继续前往,在屏山乡方向车程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大仙峰入口:一块硕大的指示牌,中巴以下小车才能走了,路口一个车站停靠站:许山村。于是我们弃车徒步,还有7公里左右的路程。水泥路可以直达到半山腰上的崇圣岩,崇圣岩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1959年毁于后岩崩塌。1997年,成立崇圣岩复建董事会,重建崇圣岩寺。碑石上写着崇圣岩,门头上写着大仙峰,本来我以为叫大仙峰庙的,现在还是感到叫大仙峰庙合适,庙后3公里沙石路到顶,在山脚远远就能看到大仙峰顶的电视接收天线了,感觉很近,可是要到跟前,还是要花不少时间的,原因是此山突然变得很直,公路呈Z字形在山腰迂回而上,绕来绕去抬头一看,电视塔还在眼前!
大仙峰位于城南18公里,屏山乡境内,峰顶有主次二峰,主峰海拔1588米,次峰海拔1553.4米,为大田县最高山峰,在城关便可看见。相传山顶有数处石田,石面好象被犁翻成行,看去似乎还有牛蹄的痕迹,人称仙人犁。山顶上有酒匀池,传说是仙人常聚于岩崖,故名大仙峰岩。可惜我都没有看到。主峰又高又尖,次峰较宽平,两峰并峙,云雾缭绕,因此又名“云盖山”。大仙峰山上盛产大仙峰茶。1982年开通公路,在大仙峰附峰修建电视微波站,山上少水;主峰地势险要,到处悬崖峭壁,沟涧密布,中间建一羊栏,山上没水;大仙峰如今仍是人们重阳登高,节假日游览休闲之胜地。
下山时,我们见一小路直向山脚,于是走小路,不时地跨过盘山公路,路途短了三分之二,但不经过崇圣岩了,40分钟即可到达山脚。
入口
半山腰的崇圣岩
大仙峰附峰的广播电视塔-大田县广播电视局大仙峰转播站,位于大仙峰附峰
机房
上大仙峰主峰的古台阶
大仙峰主峰
主峰上的石头房子,里面2个房间是羊圈
峰顶看到的风景
车子回到石牌岔路口拐向永春方向,前往大鼓山,还有约十多公里的路程。路边一木牌上写:鼓山茶叶合作场,拐入,车子沿着大鼓山七拐八拐的柏油路到达大鼓山脚。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叫溪头。
大鼓山位于吴山境内,与屏山交界,海拔1397米,是大田县第三高峰,地貌景观多样,与象山遥遥相望,而且能眺望大仙峰磅礴的倩影,坑口水库的涟漪,三泉高速从旁横贯而入。从不同角度仰视大鼓山,具有“黄山之奇妙、华山之险峻、石林之俏丽、草原之风韵”的风光,虽有些夸张,但确实比大仙峰漂亮得许多。山脚望去,山不高,感觉很快可以登顶,上山是条泥土路,好上不好下,也许是早上刚爬了一座山,已经有几位爬不动了,在山脚或车上歇息,走到半山的时候,又退出了几个,就这样眼看到了山顶,才发现这不是顶,绕过前面的石崖,背后有一土坯房,此时又一个掉队了,最后剩余的7个5男2女互相鼓劲往房子的右边一条小路上去,再爬10几分钟钻过一个山凹,眼前豁然开朗,宽阔而平坦的草甸,要是有水的话,那真是一个露营的好地方!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涧的静谧、径的曲险、石的怪诞、壁的陡峭、林的清香、树的奇特,去过武功山的人说这里极像武功山。只可惜此时没水,要在此过夜,只能带水上山或带干粮,上山花了1个多小时,下山时沿着右边的一条小路迂回曲折下到山脚也就半个多小时。
大鼓山,后面的山峰挡住了看不到(感觉一下就到顶了)
上山的路
都以为这条路上去就到顶了,其实还早呢
山凹处的土坯房子
宽阔而平坦的草原,是露营的好地方,只可惜没水!
峰顶看到的风景
对面的茶园
此行感觉此2座山,很适合小车或摩托骑行一日游或二日游活动。
更多PP请点击:http://photo.sina.com.cn/list/photo_b.php?uid=1303323983&ctg_id=12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