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芦缸井水至 群众亲人为

(2016-11-14 17:43:06)
芦缸井水至   群众亲人为
——后坪乡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小记
□酉阳报记者刘 力   通讯员吴 雁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目前,后坪集镇应急供水项目正在加紧实施,蓄水池已建成,长溪沟芦缸井(小地名)坝堤主体基本完工,正在安装用于提灌的高压线路,工程预计12月底完成。这对后坪集镇及前锋村村民来说确实提气。
    后坪乡常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甚至每年都会出现暴雨、冰雹天气,但一直以来却是全县严重缺水的乡镇之一。其最大的原因是辖区内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为空山,蓄不住水。
    曾有村民说:“不管是哪位领导解决了后坪的吃水问题,他就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愿意为他树碑立传!”
    这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后坪群众对水的渴望和期盼。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县水务局、国土房管局等县级部门大力支持,历届乡党委、政府把这事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正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一困难。“解决群众‘饮水难’是我们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是群众的亲人!”该乡党委书记张宏波说。
缺水,多数村民楼上有水塔
    走进后坪乡,途经前锋村,除了十里荞麦基地,还可以看到另一道特殊的“景观”:许多民房楼顶都有蓄水用的水塔、水桶或者水池,闲时接水,急时可用。“记得我读初中时,经常是自己到塘里提水来煮饭。一手一个胶瓶子,一次提10斤水要管上两天。”说起缺水经历,30多岁的前锋村7组村民崔道强深有体会。
    对缺水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住在集镇上的居民黄仁余。他家中开有旅社,为了保证家庭和旅社的日常用水,专门花近万元买了4座水塔和一些水管,将山水从数公里外的山坡上引到自家楼顶。
    每天夜里睡觉前,60多岁的黄仁余都会扛着梯子到自家楼顶查看水塔的蓄水情况。看到水管里有水流出,他才能睡个安稳觉。
    据统计,为了吃水,集镇老街上的100多户居民便三五户组合或二三十户搭伙,自建了15处分散式供水池。
找水,干部险些掉进深坑
“从2010年调到这里,逐渐养成了一个生活习惯——先上厕所小解,再洗脸,然后用洗脸水洗脚,再用洗脚水冲厕所,一水三用。”乡上的一名干部说。虽听着有些风趣,却是缺水艰辛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后坪乡集镇所在地的前锋村,虽有良田沃土近万亩,却因为缺水而难以让产量提高,产业发展难、集镇拓展受限,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过得都不容易。
    事实上,历届党委、政府都在为解决缺水这一难题下功夫。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找水”。在2012年,当地乡党委、政府的干部便多次带队深入深山悬崖去找水。
    一次,在距集镇约8公里的清泉乡茶溪村一处溶洞找水,时任该乡党委宣传委员的黄成等人抱着洞里的石钟乳往下爬时,因脚底打滑差点坠入深坑。“下面就是深达数十米的坑,要不是他反应快就危险了。”当时同行的崔道强说。“青蛇洞、棉布台、黄泥坡,只要是群众说有水的地方,我们都带队去找。前后去了十几次。”该乡乡长董泽兴说。
建设,投近2000万元搞水利
    由于山中没有较大水源,较小的水源几乎都被当地村民自发利用了,找水效果甚微。
    为了解决群众“饮水难”,后坪乡党政班子积极向县水利、国土部门反映,向县领导汇报困难,建设性地提出建水库、搞提灌等方案。
    一次,一位县领导在后坪调研时,看到乡里唯一的大型水源——修建于上世纪的山坪塘已近干枯,集镇和前锋村群众没水吃。他便对水务部门的负责人说:“你要是解决不了后坪的饮水难题,便调你到这里工作。”
    这虽是一句带着调侃式的话语,却是县委、县政府对后坪群众“饮水难”的深切关怀。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水务、国土等县级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水利建设资金,开展山坪塘整治、新建水库,实施岩溶找水,建设分散式供水池等,群众“饮水难”得到较大缓解。
    但是,受限于没有稳定、较大的水源,在冬季枯水期,还是会出现“冬干”。
提灌,群众不再踏着冰雪挑水
    2014年冬天,由于遭遇冬旱天气,后坪乡又缺水了。时值春节,为了挑水,59岁的村民冉茂东挑着水桶,踩着冰雪到两三公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一天要挑七八趟,没得水难啊!啥时候才能不再为水发愁。”冉茂东说道。这也是后坪乡集镇和前锋村坝上的近4000名群众的共同心声。
    除了乡党委、政府多方想法,县水务局仍不遗余力地支持——今年投资200余万元的集镇应急供水项目落户后坪,12月底便能完工。
    该工程将在位于集镇背后峡谷中,垂直落差约200米的常年不干、水源稳定的长溪沟芦缸井修建一个小型拦水坝,建设提灌设施和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
    工程建成后将能实现日提水约600立方米,年供水22万立方米,彻底保障集镇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即使遇到‘冬干’,群众不再需要踏着冰雪去挑水了。”张宏波说。

 

 

——相关图片——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链接——
 
 
 
 酉阳报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酉阳报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芦缸井水至 <wbr>群众亲人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