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记者吴雁
记者吴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119
  • 关注人气:6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2016-08-12 13:58:47)

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打绕棺,传说由唐僧首创,后成为土家人办丧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09年,打绕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列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打绕棺,传说由唐僧首创,后成为土家人办丧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09年,打绕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列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日前,记者采访了重庆酉阳县的部分传承人和县文化馆“非遗”工作人员,并在龙潭镇包家村的李家寨拍摄到了传统的土家族打绕棺真实场面(如图),欲揭开这千年民间艺术的神秘面纱,以飨读者。

  1000年历史

  打绕棺,顾名思义是围绕棺材敲锣打鼓,又称“穿花舞”、“跳丧舞”、“打安庆”、“穿丧堂”等。由佛教法事演变而来,也是土家族丧葬祭祀活动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打绕棺,历史源远流长,据《隋书?地理志》载荆州一带风俗:“左人则不同,无丧服,不复魂、始死,置尸棺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乐事,以至终毕,大抵犹今之挽歌……”其描述与流传于该县的打绕棺极为相似,只是打绕棺以唢呐、大锣、头钹、二钹、小鼓、小叉等乐器的演奏,代替了“以箭扣弓为节”的古老伴奏,并以舞代替了“歌”。

  在民间,还有打绕棺由唐僧首创的说法。据酉阳大溪镇沙岭村彭世泽、彭世裕和五福乡赵家村董仁虎、李长春,新华村张国华、张国万等民间艺人讲述:相传,唐初,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后,为其父陈观茹做了一场“还生”法事,这就是打绕棺的前身。当时打击乐的打法“陈观茹、陈观茹、观茹观茹陈观茹”,和打绕棺的打击乐打法“七车匡、七车匡、七车七车七车匡”如出一辙,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形态,流传至今。

  集吹、打、跳、舞于一体

  “打绕棺是整个丧事活动中最为高潮和最为精华的部分。”该县文化馆鲁小白老师说,打绕棺是集民间吹、打、跳、舞多项艺术于一体。

  打绕棺仪式开始,由法师及其徒弟、帮手等若干人,手持鼓、钹、锣、叉子、铙等响器和马灯,围绕棺木边打边跳,除堂主外,亲朋好友均可参加,人数不定,但多为单数。舞者由领头的人指挥(一般为班子中的头钹担任),一起敲击变化多端的“点子”来统一穿花的动作、节奏,同时还有唢呐的伴奏。

  穿的形式有单穿、双穿。动作多来自日常生活,有“狮子滚绣球”、“雪花盖顶”、“古树盘根”、“海底捞虾”、“鲤鱼跳龙门”……比如“黄龙缠腰”,由领头者在原地转圈,其他人跟在他背后旋转,呈螺旋状缠绕着领头,形似一条黄龙缠在腰上;“老龙脱壳”,则刚好相反,围绕领头者的舞者反方向舞动,好似老龙脱掉身上一层一层的壳。

  打绕棺一般安排在深夜12点后进行。“以前,农村娱乐项目较少,打绕棺可以刺激孝家及守灵的亲戚,消除他们的熬夜疲劳,也增加欢乐气氛。”欢欢喜喜办丧事,高高兴兴送亡人。所以,打绕棺也体现了土家人的生死观,人寿终正寝就像瓜熟蒂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必过于悲伤。

  现状:谁来演?谁来看?

  打绕棺主要流传于酉东的龙潭、大溪、酉酬、五福、兴隆等乡镇,酉西乡镇也有少部分存在。

  稍上年纪的酉东人都能忆起打绕棺那热闹的场面,唢呐声声,锣鼓齐鸣,鞭炮伴奏,欢声笑语,整个乡村沉浸在祥和的氛围中。不仅如此,该县文艺工作者还从打绕棺中获得灵感,加工创作作品,获得佳绩。

  1990年,根据打绕棺提炼加工的酉阳吹打乐舞《火祭》,参加“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文艺表演获铜奖,同时获得“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委员会”基金奖。1998年,根据打绕棺编创的土家吹打乐《欢乐的毕兹卡》,参加“重庆市首届民间吹打乐赛”获二等奖。但和众多优秀民族文化一样,在今后,打绕棺也面临着“谁来演,谁来看”的窘境。

  据该县酉酬镇打绕棺传承人庹兴华介绍,部分民间艺人逐渐老去、死去,打绕棺逐渐走向简单化,甚至无人来传承;同时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娱乐活动多样化,无人来看打绕棺。

  “我们在保护打绕棺等‘非遗’项目方面,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感觉压力重重。”该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说,这与项目的生存环境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神秘的土家族打绕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日桂芳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