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记者吴雁
记者吴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119
  • 关注人气:6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胜延:《酉阳报》的往事难以忘怀

(2016-05-26 14:39:59)

   吴胜延:《酉阳报》的往事难以忘怀

   刚过完80大寿不久的吴胜延,最近准备外出旅游,他出去旅游的主要目的是照出更多的好照片。

摄影,伴随了他的一生,而说到摄影,酉阳报社就是一个不能绕过的话题,因为他在这里开始了摄影之路,也是在这里,通过摄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吴胜延:《酉阳报》的往事难以忘怀

 

《酉阳报》的往事难以忘怀

——访《酉阳报》老报人吴胜延

□酉阳报记者宋春华文

       1956年6月1日,《酉阳报》创刊,1960年,吴胜延进入酉阳报社工作,1981年,他调往县委宣传部工作,从事的仍然是新闻宣传工作,直至1997年退休。可以说,酉阳报社60年的兴衰发展,吴胜延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回忆往昔

 

      吴胜延,1937年出生于我县龙潭镇,1958年从原酉阳师范学校毕业,在教育部门工作了两年后,进入酉阳报社工作。

      刚进入酉阳报社时,吴胜延担任了美术编辑一职,负责报纸的图片设计,因为他在原酉阳师范学校上学时就是学校美术社的社长。

      那时,科技不发达,《酉阳报》还是一张小小的黑白报纸,出现在上面的图片需要花很多功夫。

    “那时候的图片都是通过人工在木板上一刀刀雕刻好,然后再拿去印刷厂印出来。”吴胜延说,图片是在配文的基础上加以构思,比如一篇丰收的文章就得配群众丰收的图片,一张图片从构思到下刀,再到印,少则要两三天,多则需要一周时间。

       一段时间后,吴胜延当上了记者。从当上记者的那刻起,他便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字记者在采访的同时也要负责照相。

       因为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吴胜延的摄影之路走得很顺畅,在摄影技术上也比别人学得更快。

有一段时期,吴胜延身兼多职,既是记者又是编辑,“因为人手不足,刚进入报社那几年,编辑部一共就只有6个人。”吴胜延说。

       虽然辛苦,但给他留下的是满满的回忆。

      “以前,到哪都没有公路,都是步行。”吴胜延至今还记得,1961年,他到南腰界采访老红军,去的时候走了两天。刚采访了1天,单位就给他安排了另外的任务,打电话让他赶回去,他只好第二天天没亮就开始往回赶,又用了两天才赶回去。“年轻时,我一天要走100多公里。”他说。

      因为采访吃得苦,摄影技术好,吴胜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作为关键人员参与了细沙生漆的宣传。

1974年,为了宣传细沙生漆,我县在四川省农业展览馆举办了细沙生漆宣传版。为照好细沙生漆的照片,吴胜延专程前往细沙,走了1天多,“有一段路才叫陡哦,走在上面脚都‘打闪闪’。”他说。

照片照到了,他洗好照片送到展览馆去,哪知照片质量不符合要求,他只好专程到成都去洗照片,然后再送往展览馆。

      看着自己的照片被展出,吴胜延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见证发展

 

       1981年,吴胜延调到县委宣传部上班,从事的仍然是新闻宣传工作。

       虽然离开了酉阳报社,但他与酉阳报社仍然有着工作往来。

      “每年,报社举办通讯员培训,都要邀请我来讲课。”吴胜延记得,有一年他讲课的主题是《浅谈农村摄影》。

        同时,吴胜延也时刻关注着酉阳报社的发展。

       “2012年8月1日,《酉阳报》改版升级,从四开四版套红改为对开四版彩印,得知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吴胜延说,那天的报纸他认认真真地看了好几遍。

       “《酉阳报》有过非常艰难的时期,甚至停过刊。那时哪能想到,酉阳报社能发展到现在这么好,如今,除了《酉阳报》,还有酉阳新闻网、酉阳手机报、‘酉名堂’微信等平台,我相信,报社今后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据吴胜延介绍,1979年,《酉阳报》停刊了,报社工作人员被分散到县级各个部门,1980年,才召回人员重组报社。

        往事如烟,随着时间的推移,酉阳报社的发展历程早已在吴胜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